|

楼主 |
发表于 2010-6-25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传典籍
指叙述佛陀一生事迹之经典,或研究佛陀之事迹、精神、教说,乃至基于人类思想价值之立场给予分析、评价之论著;此外,亦包括对上述经典、论书加以分类、整理、考证、批判之著作。其中,仅就佛陀一生事迹之经典而言,即为数极多,不仅包括历史性之传记资料,亦包含揉入信仰因素之传奇故事,以及含有神话色彩之民间传说。
佛传经典之编撰辑录者,往往不免将自身所隶属、传持之教团思想特色注入著作之中,故自然形成北传梵语系统与南传巴利语系统互有出入之佛传经典。
北传佛传之内容通常分为八大项目,称为八相成道,即:(一)降兜率,(二)托胎,(三)降诞,(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盘。
南传佛传之内容则仅分四项,称为四大佛事,即:(一)诞生,(二)成道,(三)初转法轮,(四)入涅盘。
北传佛传之特点,乃详载佛陀之本生谭、出家、成道等之事迹。以部帙最庞大之汉译经典而言,重要的佛传经典有:
(一)《修行本起经》二卷,东汉竺大力、康孟详合译。自佛陀之过去世叙述至降魔、成道。
(二)《太子瑞应本起经》二卷,三国吴之支谦译。自释尊于过去世蒙受定光如来授记之本生谭叙述至成道、三迦叶入门。
(三)《普曜经》八卷,西晋竺法护译。梵本名为 Lalitavistara。自佛陀降生叙述至初转法轮。
(四)《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唐代日照译,为普曜经之异译本。
(五)《异出菩萨本起经》一卷,西晋聂道真译。自布发受记之本生谭叙述至三迦叶归依。
(六)《中本起经》二卷,东汉昙果、康孟详合译。叙述佛陀转法轮以后之事迹。
(七)《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含有过去世之因与现在之果的意义。自过去世生为善慧仙人叙述至成道、教化大迦叶。
(八)《兴起行经》二卷,东汉康孟详译。叙述佛陀十个本生谭。
(九)《佛本行集经》六十卷,隋代阇那崛多译。系法藏部所传之佛传,内容包括佛陀之本生谭、出家、成道、教化弟子、弟子列传等,罗列详备。
(十)《众许摩诃帝经》十三卷,宋代法贤译。自佛陀诞生,叙述至释迦族诸王子出家。
(十一)《佛所行赞》五卷,马鸣菩萨造,北凉昙无谶译。梵本名为 Buddha-carita。以五字一句之偈颂,自佛陀诞生叙述至八国均分舍利之事迹。
(十二)《佛本行经》七卷,刘宋宝云译。系佛所行赞之异译本。
(十三)《僧伽罗剎所集经》三卷,前秦僧伽跋澄译。叙述佛陀前世之修行,及今世之摄化度生。
(十四)《有部毘奈耶破僧事》二十卷,唐代义净译。卷一至卷九为众许摩诃帝经之异译本。
(十五)《四分律》卷三十一至卷三十五之受戒犍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
南传佛教有关佛传之典籍,如:
(一)律藏大品(巴 Mahā-vagga)。
(二)大般涅盘经(巴 Mahāparinibbāna-sutta)。
(三)本生经佛传(巴 Nidāna-kathā),系佛音论师所造。
(四)花鬘庄严事(巴 Mālā-alajkāra),原文已散佚,仅存缅甸译本,英译本由比根第(P. Bigandet)译出,名为 The Life of Legend of Gaudama, the Buddha of the Burmese。
梵文佛传有:
(一)梵文大事(梵 Mahāvastu)第二篇。
(二)孙陀罗难陀诗(Saundarananda),马鸣菩萨造。
(三)一百五十赞(梵 Śatapañcaśatikā-stotra)。
(四)四百赞(梵 Catuhśataka-stotra),上记二书系摩咥里制咤(梵 Mātrceta)所撰。
(五)如意蔓喻(梵 Avadānakalpalatā),克仙曼德拉(梵 Ksemendra)撰。
西藏文方面有:
(一)善逝教法史(藏 Bde-gśegs-gstan-pahi chos-byuv),即布顿佛教史。
(二)白琉璃除销(藏 Vai-dū-rya dkar-pohi gyah-sel)。
(三)如意宝树(藏 Dpag-bsam Ijon-bzav)。
(四)道顺传灯史传( 藏 Lam-rim rgyud-pahi bla-mahirnam-thar vag-pa)。
(五)转正法轮(藏 Dam-pahi chos-kyihkor-los bsgyur-ba)等。
我国所编纂之佛传著作有:
(一)《释迦谱》五卷,梁代僧佑撰。
(二)《经律异相》卷四,梁代宝唱等撰。
(三)《历代三宝纪》卷一,隋代费长房撰。
(四)《释迦氏谱》一卷,道宣撰。
(五)《法苑珠林》卷八至卷十一,道世撰。
(六)《释迦如来成道记》一卷,王勃撰,由比尔(Samuel Beal)英译,收入所著 Catena of Buddhist Scriptures from the Chinese 之中。上记系唐代之著作。
(七)《释迦如来成道记注》二卷,道诚注。
(八)《景德传灯录》卷一,道原纂。
(九)《传法正宗记》卷一,契嵩编。
(十)《释门正统》卷一,宗鉴集。
(十一)《佛祖统纪》卷一至卷四,志盘撰。
(十二)《释氏通鉴》卷一,本觉编集。
(十三)《五灯会元》卷一,普济集。上记系宋代之著作。
(十四)《宗门统要续集》卷一,清茂集。
(十五)《佛祖历代通载》卷四,念常集。
(十六)《释氏稽古略》卷一,觉岸编集。
(十七)《释氏资鉴》卷一,熙仲集。
(十八)《释迦如来行迹》二卷。上记系元代之著作。
(十九)《释迦如来应化录》六卷,宝成编集。
(廿)《五灯严统》卷一,通容集。
(廿一)《佛祖纲目》卷一,朱时恩着。上记系明代之著作。
(廿二)《宗统编年》卷一、卷二,清代纪荫编纂。
我国近年有关佛传之研究论著,如:
(一)《佛传研究的文献资料》,载于宝觉同学复刊号第一期。
(二)《释迦一代教化时地考》,吕澄撰,载于东方杂志第二十一卷第二十二期。
(三)《释迦牟尼之年代》,尹赞勋译,载于哲学杂志第一期。
(四)《佛陀及其教法》,普信生撰,载于南瀛佛教第八卷第四期。
(五)《释迦牟尼的教育》,太虚撰,载于海潮音第十二卷第八期。
(六)《佛传考》,勇健译,载于海潮音第十四卷第六期。
(七)《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梁启超撰。
(八)《佛陀的根本思想》,如碧撰。
(九)《佛般涅盘年月考》,法周撰。
(十)《谈佛灭年代》,吕澄撰。
(十一)《关于佛陀的诞日》,一丁撰。
(十二)《佛陀年代论》,李世杰撰。
(十三)《略论佛祖纪年与卫塞节》,王仲厚撰。上记之论著载于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十四)《释迦牟尼佛传》,星云着。
(十五)《释迦牟尼新传》,钮先铭着。
日本有关佛传之著作或研究,较早期有:
(一)三宝绘词卷一。
(二)今昔物语卷一。
(三)佛法由来集。
(四)释迦一代传记八卷,玄贞撰。
近代以来,日本之佛学研究风气甚炽,学者辈出,研究成果丰硕,有关佛陀传记及研究之著作不胜枚举,如:
(一)释迦牟尼传,井上哲次郎着。
(二)释尊の研究,羽溪了谛着。
(三)西藏传印度佛教历史上卷,河口慧海着。
(四)佛陀传,长井真琴着。
(五)释尊の人と思想,增谷文雄、中村元编。
(六)梵文佛传文学の研究,木村泰贤、平等通昭著。
(七)梵文佛所行赞の研究,平等通昭著。
(八)佛陀の生涯(梵诗日译),平等通昭译。
(九)释尊の新研究,饭冢哲英着。
(十)释尊研究丛书七卷,山边习学着。
(十一)考证释尊传,立花俊道着。
(十二)佛传考,高楠顺次郎着。
(十三)佛陀の生涯と思想,增谷文雄着。
(十四)释迦实传记,伊藤俊道着。
(十五)释尊の生涯ゴ|タマ‧ブッダ,载于中村元选集卷十一。
(十六)人间释尊,江部鸭村着。
(十七)佛身三十二相说教,菅濑彻照着。
(十八)释迦论,高桥五郎着。
(十九)释迦年代考,桑原隲造述。
(廿)佛传关系史料,板原阐教编。
(廿一)佛传集成,常盘大定着。
(廿二)佛传に关する诸经の大略,本多日生着,收于大藏经要义卷七。
(廿三)佛陀の死(巴利经典日译),平等通昭著。
(廿四)佛陀と龙树,峰岛旭雄译。
(廿五)佛陀の教说,渡边楳雄着。
(廿六)佛陀の研究,福田宽着。
(廿七)文学上より观たる释尊,相马御风着。
(廿八)释迦基督其の他,晓乌敏着,收于晓乌敏全集第二部卷五。
(廿九)释迦とイエス,古川碓悟着。
(卅)释尊のことば|生きる伦理,中村元着。
(卅一)释尊の生涯とその思想,增永灵凤着。
(卅二)释尊佛教论集,古川碓悟着。
(卅三)蒙汉合璧释尊圣传,佐藤富江着。
(卅四)布施太子の入山,仓田百三着。
(卅五)佛所行赞の佛传と史的地位,平等通昭著。
(卅六)社会学上より观たる释尊,远藤隆吉着。
(卅七)心理学上より观たる释尊,福来友吉着。
(卅八)印度哲学より观たる释尊,武田丰四郎着。
(卅九)释尊の求道の动机に对する一面观,木村泰贤着。
(四十)经典に现はれたる赞佛偈,本多日生着。
(四一)美术的遗物に现はれたる释尊の纪传及び文学,小野玄妙着。
(四二)武人より观たる释尊,堀内文次郎着。
(四三)释尊の出世と现代,椎尾辨匡着。
(四四)释尊と日本文明,高楠顺次郎着。
(四五)圣者出现の意义,纪平正美着。
(四六)现代の思想界と释尊,前田慧云着。
(四七)现代に释尊出现せば,谷本富着。
(四八)大圣世尊,加藤咄堂着。
(四九)释尊出世の本怀,掘尾贯务着。
近代欧美学者亦有若干佛传研究论著,如:
(一)佛陀传论(Essai sur la légendedu Buddha),法国学者斯纳尔(Émile Senart, 1847~1928)着,书中主张历来各种有关佛陀之故事,既含有传说之成分,亦有真实之成分。
(二) 佛陀,其生平、教义,及僧团(Buddha, Sein Leben, seine Lehre, seine Gemeinde,英译名为 Buddha; His Life, His Doctrine, His Order),德国学者奥登博格(Hermann Oldenberg, 1854~1920)着,关于佛陀之传说部分多未采用。
(三)佛传(La vie du Bouddha,英译名为 Life of the Buddha),法国学者弗修尔(Alfred Foucher, 1865~1952)着,谓斯那尔所述之佛陀欠缺生平具体事迹,奥登博格所述之佛陀则过分写实而欠缺神性。
(四)佛陀与恶魔(Māra und Buddha)。
(五)佛陀诞生年代考(Buddha's Geburt und die Lehre von der Seelenwanderung),上记二书系德国学者温地须(Ernst Windish, 1844~1918)所著。
(六) 佛灭之传说(Die Überlieferung von Lebensende des Buddha, Göttingen,英译名为 The Tradition of the Life End of the Buddha),德国学者沃德舒密特(Ernst Waldschmidt)着。
(七)Recherches sur la biographiedu Buddha dans les Sutrapitaka et les Vinayapitaka anciens,法国学者巴洛(An dré Bareau)着,将上座部、化地部、法藏部等之中有关佛陀生平之经、律藏资料及相关典籍,异同并比而撰成。
(八)Histoire du bouddhisme indien, I, Louvain, 1958,拉马特(Étienne Lamotte)着,将佛陀传说之发展过程分为五项相连之阶段。
(九) 马鸣佛所行赞第一章之研究(On the first canto of Aśvaghosa's Buddhacarita, Indo-Iranian Journal, IX. No. 4, 1966, pp. 266~290),福吉尔(ClausVogel)着。
(十)乔达摩其人(Gotama the Man),(十一)释迦或佛教起源(Sakya or Buddhist Origins),上记二书系英国学者戴维斯夫人(Mrs. C.A.F. Rhys Davids, 1858~1942)所著。
(十二)亚洲之光(The Light of Asia),英国学者阿诺德(Edwin Arnold, 1832~1904)着。
(十三)佛陀的教法(The Buddha's Way),(十四)佛陀的一生(The Life of the Buddha),上记二书系真谛帝须(Ven. Hammalava Sadhatissa)所著。
(十五)佛陀的生平与教义(Life and Doctrine of the Buddha),德国学者彼契尔(Richard Pischel, 1849~1908)着。
(十六)佛陀的生平与教义(The Life and Teachings of the Buddha, Calcutta, 1957),狄斯罗斯(Csoma de Körös)着。
(十七)佛陀(Buddha, Bern, 1869),魏德曼(Joseph Victor Widmann)着。
(十八)Buddha, Legende in 3 Akten, München, 1899,亨斯顿(Robert Hornstein)着。
(十九)悉达多太子(Le Prince Siddhartha, Tours, 1899),奥伯隆斯基(A. Obolonsky)着。
(廿)佛陀与基督(Buddha and Christ),德国学者傅立丹(Bruno Freydank)着于二十世纪初。
(廿一)佛陀的生平(The Life of the Buddha, 1884),洛克西尔(W.W. Ro ckhill)着。
(廿二)The Life of Buddha As Legend and History, 1927,托马斯(E.J. Thomas)着。
(廿三)瞿昙佛陀(Gautama the Buddha, 1945),罗达克利须南(Sarvepalli Radhakrishnan)着。〔佛教研究法第二篇佛传(吕澄)〕(参阅「释迦牟尼」6824)[1]p2729
【信息出处:佛光大辞典(第三版)在线名相简易查询】 http://etext.fgs.org.tw/etext6/search-1.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