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布施网新闻

[事迹传记] 【纪念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一生之行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焕大和尚书法一张

书法.jpg

本焕大和尚,法名心虔。清朝光绪33年(1907)出生于湖北新州县。

1930年出家,出自中国现代两位佛教宗师来果禅师与虚云法师的宗门下,


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先后在扬州高旻寺、五台山碧山寺、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

深圳弘法寺等众多佛教名寺修行、弘扬佛法。南禅临济宗第44代传人。被尊为"佛门泰斗"。


来源: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0507&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修行的功夫     本焕老法师

路走完了,自然就会到家的。若一天到晚想到家,只这个“想到家”,便成了妄想,是错误的。为什么?想生死是妄想,想成佛呢,还是妄想。要知道,了生脱死、成佛作祖,这些都不是想来的,到了时候,功夫一到,它就会自自然然来的。所以,我们不必去想,只一心地用功就行了。对我们用功的人来讲,有心去想,就成了妄想,就成了障道因缘。因此,我希望大家在用功的时候,放下一切,既不去想生死,也不去想成佛,只管认真用功,到了时候,水到渠成,自自然然就会成功。各位想一想,不用功夫,整天打妄想,打闲岔,能成佛吗?想是想不到的。你的功夫没有用到,路没有走完,想成功可能吗?不可能的。能不能开悟,能不能到家,这个不关你的年龄大小,功夫到了,十岁、二十岁就能到家,功夫不到,就是八十、九十还不能到家。六祖年纪轻轻就开悟了,为什么?他功夫到家了,只要一推门,门就开了,就进去了。我们现在到家了吗?没有,我们很多人现在还没有动步,离家还远得很。

佛法是平等的,不论你年纪大小,动步早就早回家。当年高明寺来果和尚有个侍者,只有十几岁,还是个孩子。他跟来果和尚讲,他要走了,走了之后,希望来果和尚用一口缸把他装起来,过三年之后再给他开缸,然后给他的身体贴金。来果和尚说,你一个小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功夫,还要贴金坐龛子!小孩走了以后,来果和尚就把他用缸埋了,事后也就没有把他放在心上。过了几年,小孩天天托梦给老和尚,说他在缸里闭得不得了,赶快开缸。老和尚才想起这件事来,就去给他开缸,一开缸发现小孩还在那儿坐得好好的,于是老和尚就按小孩当年的要求给他贴金。贴金时,发现小孩头有点歪,老和尚就用棍子把他的头正起来,用绳子绑住。晚上,小孩子又托梦给老和尚讲,你把棍子撑着我的头,我疼得受不了。后来,老和尚又把棍于撤掉,小孩的头也不歪了。小孩贴金以后,那个哄动啊,一天有几万人来朝拜。闹了几天,老和尚发脾气了,对小孩说,你再这样闹,把你扔到河里去!到了第二天,居然没有一个人来朝拜了!你们看这小和尚多有本事。他已经到家了嘛。不能看他的年纪大小,要看他用功用得好不好。我们修行人,尽管用功去,几时到家就别去管它了。跟走路一样,一旦路走完了,也就到家了。

在这里,我再讲一个人。虚云老和尚过去手下有一个很勤劳的人,他没有什么文化,一天到晚尽做些苦事,别人不做的苦差事,他都去做。但他一心念佛,修行很用功。人家都看不起他,他也不往心上放。他跟老和尚告假三年,外出参学,回来之后,他还是老样子,别人不去做的苦事重活儿,他都去做。他一个人住在一个小茅房子里面,有人看到他的小房子起火了,跑过去一看,什么也没有。他到死时,年龄不大,才三、四十岁。他走时,穿衣搭袍,拿着一把草,一把引磐,坐在一个草垫上,就这样自己把自己烧掉了。烧完之后,他坐在那个地方,还象好人一样,引磐还在手上拿着,这件事哄动很远。当时唐继尧在当地当督军,他要亲自看一看。唐继尧看的时候,用手稍稍动他一下,整个身体都垮掉了,成了灰。后来、唐继尧就把那个引磐拿到博物馆去陈列起来了。大家想一想,一个人要成功,不一定要有很多学问,关键是自己要自觉地去用功。没有文化照样走得好,照样能回家。

我就讲这两个故事,一个小孩,一个很勤劳的人,他们的功夫都做得很好。大家想一想,我们自己要不要好好地用功夫?我希望,我们大家,不管是有文化也好,没有文化也好,老的也好,少的也好,都要好好地用功,我们将来也会走得很好的。

今天我想讲一下粗心用功和细心用功,也就是有心用功和无心用功。什么叫“粗心用功”呢?就是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妄想多杂、粗重,用功太粗疏,不细密,心是粗的,气是粗的,念头也是粗的,不能成片,常常被妄想拖到别的地方去了,这种粗粗用功,就叫“粗心用功”。粗心用功因为“心是粗的,气是粗的”,所以很难把功夫抓住,很难使疑情起来,即便偶尔起来了,也难于保持住,延续时间不长,过一会儿就没有了,没有了之后,又起来,它又有一点,有了一点,时间又一长,又消失了。所以粗心用功,它的力量不大,时间不成片,容易失掉。失掉之后,要把它再提起来,却很不容易。原因就是,你在用功的时候,心、气、念都是粗的,功夫是断断续续的,不绵密。

那么,功夫怎样才能由粗变细呢?要知道,功夫的细不是你有心去细的,有心去细是细不了的。功夫用久了,它会慢慢变细的。前天我讲过,一个人活了几十年,一天到晚打妄想,形成了一种习气,要不打妄想是很难的,你不有意打妄想,它也会自动打妄想的,这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别人。为什么会这样?时间久了,习惯成自然。各位想一想,你活了三十岁,有没有用十年的功夫?时时刻刻都在功夫上,你的功夫也会越来越细的,这很自然。粗心用功夫,好比上下两层,上面是用功夫,参“念佛的是谁”,反反复复,来来去去地参究,找这个念佛的本来面目,下面呢,尽是妄想,烦恼,它们还在翻来翻去,一刻不停,象一锅开水,吵吵闹闹、上上下下的。这种情况,我昨天讲过,大家不要怕,怕它也没有用。它翻它的,你搞你的,不要有心跟它斗,不要起烦恼,你只管心平气和地去用功,因为你是粗的,它是细的,但是时间久了,你也会细的,那时就该它走人了。要知道,打妄想也是这个心,用功夫还是这个心,等到用功夫和打妄想合到一块去了,那就好了,那时,你有了功夫就没有妄想,有了妄想就没有功夫。所以说,粗心用功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小过程,而是一个大过程。因为我们的思想、功夫太粗了,还没有细下来。我们要想把功夫细下来,还要从功夫上来细,功夫做细了,这才是真正的细。如果我们不从功夫上来细,而是有心地去想细,那会细出毛病的。所以,用功的人,一定要在思想上去细,思想细了,功夫自然就会细的。功夫不是说你叫它细它就会细,要从功夫上细,不要有心去细,有心去细,那是错误的。从粗心用功到细心用功,这是一个自自然然的用功过程,功夫到了,它自然会细,你不叫它细,它自己就会细的。

接下来讲一讲有心用功和无心用功。我们现在的用功都是有心用功,因为我们用功都是有意的,念念都是有心的,并不是自自然然的。而无心用功则是自自然然的、无意的在用功。无心用功并不是说没有心,象木头一样,它只是不起“去用功”的念头,它的用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有意着念,它往往是不参自参,不疑自疑,不照而照的。我们开始时都是有心用有意着念,到了无心用功的时候,它就成了一种自然,你不用着意,它就会自动去参。无心并不是说无一切心,无自性,若认为没有自性,没有用心,那又是错误的。实际上,尽管我们没有去参话头、去观心的念头,但客观上在自动地参话头、观心。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从有心用功到无心用功,这中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是一件功到自然成的事,非有意求得。有意去求,总是有心,不可能是无心。功夫没有达到无心的地步,疑情便不能打成一片,疑情既不能打成一片,开悟就没有指望了。所以,你们要想开悟,必须从有心用功进到无心用功。到了无心用功并不就是完事了,还隔着一重关,还必须破了这重关才行。功夫到了无心的地步,才可以说疑成了一团,打成了一片,这个时候能不能桶底脱落,那要看你的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一到,一句话就悟了。所以用功的人到了无心的地步,还要破一重关,这一重关不破,还是不行的。古代有个禅和子讲,去年穷,还有卓锥之地,今年穷,穷到底,连卓锥之地也无。锥子虽小,但还是有。只要还有一点点东西牵系,就不行,因为那还是有心,还是有生死。到了连锥子这么一点东西都没有了,才算是到了无心的地步。当我们的功夫到了“连卓锥之地也无”的地步,开悟就有了可能。

我们讲到细心用功夫,怎样才算细呢?要细到什么程度呢?这里我想讲一个公案:当年四祖到南京去,看到附近山上气色很好,就上去了,在那儿,他看到有个叫懒融(牛头法融)的禅师住茅棚,打坐的时候有只老虎给他看门。四祖见了这只老虎,心中一惊,懒融禅师就讲:“还有这个啊!”四祖不作声,直接走进茅棚,在打坐的蒲团上写了一个“佛”字,请懒融禅师坐,懒融禅师不敢坐。四祖就说:“你也还有这个。”要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很有见地的,功夫都是用得很好的,他们之间谈禅话道,谈得很投机,也谈得很晚。茅棚里只有一个卧具,睡觉时,懒融禅师就把这个卧具让给四祖,自己就在蒲团上打坐。夜里,四祖睡在那里,打鼾打得不得了,搞得懒融禅师坐在那儿,定也定不下去。早晨起来,懒融禅师就批评四祖:“哼!还四祖哩,昨天晚上打呼噜,打我的闲岔打得厉害!”四祖应道:“我打你的闲岔,你还打我的闲岔哩!”“我打你什么闲岔?”“你把一只虱子摔在地上,断了一条腿,它叫了一夜,尽打我的闲岔!”想一想,用功夫用到细处,连虱子、蚂蚁叫,都能听到。各人想一想,你们有没有这个功夫?象四祖这样,才是真正的细心用功。四祖跑了一整天,辛苦得不得了,但他的心还在功夫上,一点没有离开、连睡觉时都在功夫上!所以我们修行人用功夫,要向祖师学习,光在静中用功是不行的,还要在动中用功,动中用功还不够。还要在睡梦中用功。不但在睡梦中用功,还要在睡梦中得到利益。可见用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从无量劫以来,我们一直在造孽,一直在打妄想,现在要回光返照,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用功的人,如果没有一个惭愧心,没有一个恳切心,不能够念念都把心用在功夫上,要开悟谈何容易!所以,我再三再四跟各位讲,既抛家别子,出家了,就要好好用功,不要空过人身!好了,各位用功去!


        
来源: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471&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焕老法师开示:我们为什么要出家?

我们为什么要出家?就是为了将来成佛嘛。要成佛就要利益众生,成就众生,结众生缘。不去结众生缘,不去成就众生,佛从何来?所以我们出家人讲。“自利利他”。自利就是自己好好用功。自己的功夫用好了,就可以利他。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福德要在众生中去种,没有众生,一切菩萨皆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普贤行愿品》里面讲的。菩提是属于众生的,离开了众生,无菩提可言。所以,要想成就菩提果位,就必须利益众生,成就众生,结众生缘。没有结众生缘,就不能度众生。

  这里讲一个故事:释迎牟尼佛成佛以后,有一天带着弟子去一个村庄托钵,本走遍了村庄,没有人开门,都把门关起来了。佛就把弟子带到附近的一个地方坐下来,看这些弟子中哪一个跟这个村里的人有缘。佛观看到目键连尊者跟这个村子里的人有缘,于是就派他去化缘。目键连尊者来到这个村子,村民们都高高兴兴地打开门,目键连尊者因此就化到了很多的东西回去。有人就问,为什么成佛之后还化不到缘,而目键连尊者没有成佛都能化到缘?佛就讲,我没有跟他们结缘,所以,就是成了佛也不能度他们。而目键连曾经跟他们结过缘。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个农夫,很穷,上山砍柴卖,看到树上有一窝黄蜂,黄蜂见有人砍树动它们的窝,都飞出来了。农夫是个佛教徒,很慈悲,就给这些黄蜂念几遍咒,打三皈依。这些黄蜂因为听闻了佛法,就在佛出世的时候,转成了人身。当年那个农夫,就是现在的目键连尊者,这个村子的人就是当时的那窝黄峰。由于目连当年跟他们结缘了,所以他们今世就供养目键连尊者。而我过去没有跟他们结缘,所以托空钵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当明白一个道理:对于一切众生,不管他是大是小,我们都要珍惜他们,跟他们结善缘,因为佛陀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要以为虫子小,我们就可以任意处治它们,它们的佛性跟我们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它们过去造的孽跟我们不同,才落得虫子身。我们今生若不好好修行,造恶孽,将来也会变成虫子的。要知道,一切众生的身相都是孽缘所生,男身是孽缘生的,女身也是孽缘生的,猪身、狗身、虫身等等,都是由孽缘生的。所以,对于一切众生,我们都不能轻慢。《法华经》上讲,常不轻菩萨见一切众生皆行普敬,他说,“我不敢轻慢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别人打他、骂他、轻视他,他都不在意,还是对人毕恭毕敬。常不轻菩萨是谁: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中的一个菩萨行者。释迦牟尼佛成佛了,对众生尚不敢轻慢,我们今天对一切众生还敢轻慢吗,佛在因地中对一世众生尚如此恭敬,我们是佛的弟子,难道不应当向佛学习吗?要知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一旦他们把妄想执著去掉了,不就跟佛一样子吗?佛是先觉,我们众生还没有觉;但只要好好用功,我们也会觉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都是后觉,都是未来佛。

  不单是男的能成佛,女的也能成佛。《维摩诘经》,舍利弗轻慢龙女,认为女的不能成佛,那个龙女马上就在佛前转男身,从佛光中,可以看到这个龙女到其他世界成佛去了。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女的,女的也能成佛。这是有根据的,不是我随便杜撰的。女的不要小看自己,既是落发出家了,就是丈夫相,与男的无别,要自信,要发大心。观世音菩萨现女身成道,表明女的同样可以解脱,同样可以成佛。历史上,女的修成正果的多得很。台湾就有不少女众,办医院,办慈善事业,发大菩提心。要知道,别人能成功办道,就是由于他长期用功、长期发心,慢慢积累,培养起来的,并不是说哪个人能做到,哪个人不能做到。能够做到,这不是别的,这是他们的大行、大愿、大力的结果,也是他们累劫以来种下的大福德、大因缘。

  一个人的福德因缘,不是凭空想到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他们自己过去多生多劫以来慢慢培植起来的。有了福德因缘作基础,修行就容易成功。没有福德因缘,想成功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脚踏实地地去做。你功夫做到那个地方了,自然就可以成功。“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有福德的人在修行的时候,有很多的人帮助他,护持他,促使他成功。没有福德,想成功,太难了。所以,在座的各位要好好用功自利,功夫用好了以后,再去利他。学佛的人要发长远心,精进心,不要得少为足。如果我们得少为足,那就是“焦芽败种”,这样是长不出菩提果子的。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发大菩提心,要成就众生,利益众生,结众生缘。没有大菩提心,我们就不会有众生缘;没有众生缘,我们就不能成佛。

  功夫用好,利益众生,弘扬佛法,就有了本钱。自己功夫不到家,又怎么去度众生?所以,想成佛的人,一定要把功夫用好。功夫没有用好,弘法利生就成一句假话。大家都知道,中国五岳中有个南岳,当年道教很兴旺,想占南岳,作自己的道场,于是就经常发生道士与僧人相斗争的事情。当时南岳有个叫慧思的禅师,他可是为佛教立过大功的人物。去过南岳的人都知道,那儿有三个塔,纪念慧思禅师的。为什么有三个塔呢?传说慧思禅师为护持南岳道场,同当时一个著名的老道进行了三次斗法。第一次与老道相斗,斗不过老道,自己走掉了。第二次与老道相斗,又斗不过,又走掉了。老道的本事很大,能腾云驾雾。第三次又与老道斗,这一次慧思禅师的本事就大了。老道说南岳是他道士的,慧思禅师讲,南岳是我和尚的,两个争得不可开交。地方官也没有办法解决。于是决定去见皇帝,由皇帝来裁决。去见皇帝,怎么去呢?这下两个人都各显神通。老道腾云驾雾去见皇帝,慧思禅师则通过打坐入定,一刹那就进了皇宫。二人在皇帝面前论对了一番。最后皇帝决定派钦差大臣去南岳山看看,如果前山有和尚,那就是和尚的,如果前山有道士,那就是道士的。于是,两个人又各显神通,都想早早赶回南岳山。老道依然是腾云驾雾,慧思掸师则在定中一下子就回南岳山了:大家想一想,腾云驾雾再快,也快不过心念啊。慧思禅师回到南岳山,就对道士们说:“你们的官司打输了,你们赶快剃头,赶快剃头!要命就不要头发,要头发就不要命!赶快剃头!赶快剃头!”道士们一听,纷纷都把头发剃掉了,当了和尚。钦差大臣来一看,见到是和尚,没有什么话可说的,南岳山就归和尚了。各位想一想,打坐入定功夫有多厉害,腾云驾雾还不如一个定。几千里路,定中一刹那就到了,腾云驾雾还得很长时间。所以,后代的人为了纪念慧思禅师护持道场有功,就在南岳山上为他建了三个塔。慧思禅师就是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师父。

  我讲这个故事,无非是想告诉大家,要度众生,要护持佛法,必须自己有功夫才行,没有功夫,就没有办法同魔法、外道相斗争。大家一天到晚打坐,不要小看它,打坐打得好,一盘腿就可以走十万八千里,一弹指间就到,那时想到哪儿就去哪儿。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好好修定,随时随地都要行,都要定。有了定就会有智慧,就能开悟。

  另外,我也希望女众办禅堂,大陆还没有专门的女众禅堂。万物总是发展的,事在人为,女众也可以创建自己的禅堂。大家要好好发心,好好用功。如果在全世界建几个女众禅堂,女众能有开悟的,那就好了。男的能开悟,女的也照样能开悟。开悟不分男女,关键看你有没有善根,有没有发心,有没有用功,有没有远大的志向。世间的事都是人为的,出世间的事还是人为的。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要有大的决心,大的志愿,大的福德因缘。有了这一些,再加上好好用功,照样可以成功,照样可以成佛!好,各位好好用功去!



来源: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350&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目中的本焕老和尚

法不孤起,因缘无量;佛法大海,惟信能入。我于2004年大雄禅寺开光时,有幸亲近本焕老和尚。随着老和尚的一声狮吼“开——”,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中,犹如霹雳闪电一般,太阳一跃而出,刹那间,神乌腾辉,光芒四射,万道金光,照彻大千。现场十万余信众,无不为此,殊胜奇观,震撼惊叹,或欢呼雀跃,或喜极而泣,纷纷顶礼,拜倒在地。如此盛大壮丽的场面,诚可谓撼天动地,感人至深。我于香炉前,亲历此殊胜瑞相,惊魂荡魄,心灵仿佛受到一次圣洁的洗礼,对佛法生起无限的信心。《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本老之所以奋悲风以扫荡,揭慧日于中天,实乃希冀我们众生发起信心,游大智海。

2002年夏,我曾随友人来弘法寺拜见本老。当时我是一个邪见傲慢之人,对出家人并无什么好印象。面对我的无知和轻慢,本老满面春风地与我谈叙佛法,而无任何不悦。今日思及,深生惭愧。或许就是那次因缘,本老给了我无上的加持,使我渐渐走上佛法修学之路。

祖师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作为一代佛门大德,本老之愿力非常不可思议。本老讲:“我将来建立的佛国净土,殊胜庄严,功德妙用,度生方便,一定要超过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超过阿弥陀佛,我才会成佛。若不圆满此愿,我就誓不成佛。我这个愿就是要多与众生结法缘,将来能够广度众生。”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诸佛之师”,在佛法中具有至高无上之神圣地位。本老发愿要超过阿弥陀佛,如此至极广大之愿力,如雷贯耳,振聋发聩,让人领略到,勇猛精进,奋发向上之佛家真谛。《华严经》云:“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本老亲书此语,置于案侧,以自警策。本老之弘誓大愿,不是为了自己得到名闻利养,安逸享乐;而是为了利益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救度众生;为了众生能够离一切苦,得毕竟乐,而不舍众生。

在本老的开示中,我最感受用的就是“认真”二字。本老讲:他每吃一口饭,每走一步路,每拜一拜佛,每说一句话,他都是极其认真,都是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有任何放逸,不敢有任何懈怠。走一步路,不能走在功夫上,这一步路就不要走;吃一口饭,不能吃在功夫上,这一口饭就不要吃;说一句话,不能说在功夫上,这一句话就不要说。这就是真正的修行,真实地用功夫,这种境界,非是博地凡夫,所能思量测度。凡夫之所以堕落退转,就是因为不能在具体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去真干,去真实地用功夫。本老虽已百岁高龄,每天早上都是三点五十分起床,诵经至七点钟,晚上还要诵两个小时。本老讲:“我的功课,差一点儿都不行。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要为大家做一个好样子,绝不敢做一个坏样子。”本老严净毗尼,精进行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以佛法教诲广大众生,而且为众生作出光辉榜样。“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当今世界,能行言教者,不乏其人;能行身教者,却甚为希有。本老言传身教,诲人不倦,诚末法时期,希有难得之大善知识,

本老的志向:“不要让别人来管自己,自己要管好自己;不但不受一切人管,我还要管一切人。我不愿意让别人说本焕半个‘不’字。”如此平实的话语,听起来却有排山倒海之威,雷霆万钧之势。若无光吞万象之气概,心包太虚之宏量,谁敢出此豪言?高度自律是利己,严格律人是利他。自利利他,这就是他老人家的普贤大行。

大护法高佩璇居士跟随师父修学佛法几十年,她讲:她看师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无不是法。师父这么多年,从未见他老人家讲过一句废话。师父吃饭时,每一个姿势,每一个动作,都是端端正正;一举箸,一低头,都是一丝不苟。食毕,碗中干干净净,不会剩一粒米,一滴汤,一片菜叶。然后恭恭敬敬,端坐在那里,待大家都吃完,才会起身离开。每次看到师父,语默动静,悉演法音,令人无比感动,令人无比敬佩。《金刚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高居士在本老身上,看到了这种真正的“活”的佛法。初次相见,我觉得本老不过是一庸碌老人而已。现在才明白,那是因为自己在佛门之外。及至稍尝法味,方知“有眼不识卢舍那,有耳不闻法王音”,洵不虚也!

“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本老同样是实践如来大孝的真佛子。1948年,本老因母亲病危,特地由上海,赶回湖北新洲,住在报恩寺。一方面侍侯母亲汤药,一方面在报恩寺放一百台焰口,为母亲消灾延寿。母亲去世后,在母坟旁,搭一灵台,燃臂为烛,昼夜虔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为母超荐,守孝四十九天。诚可谓德配圣贤,孝感天地。古德云:“《地藏本愿经》,无非行孝;菩萨光明藏,方是能仁。”世间之孝,只能局于一生;唯有修学佛法,方能度亲永离诸苦,成无上道,这才是究竟圆满的大孝。



原帖全文: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0491&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焕老和尚德相

长老.jpg
长老.jpg
经书.gif

本焕老和尚以血书写成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部分)


原帖全文: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18&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宗师逝矣 慈悲精神永存——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圆寂

本焕长老.jpg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当代佛教界德高望重的本焕长老,于2012年4月2日凌晨零点36分在深圳弘法寺安详示寂,世寿一百零六岁。天地含悲,祗树凋落。

弘法寺住持印顺大和尚率本老法眷及缁素四众弟子虔诚念佛,送长老最后一程。弘法寺4月2日下午3时起24小时在法堂接受十方信众瞻仰遗容;长老追思法会定于5日上午9时在弘法寺举行。
  
本焕长老是当代中国佛教著名高僧、佛门泰斗、禅门尊宿,1907年生于湖北武汉新洲,亲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是见证三个朝代的世纪老人。

长老于1930年在新洲报恩寺出家,同年到武昌宝通寺受戒,并前往扬州高旻寺亲近中国近代禅宗大德来果长老,追随七年之久,深得禅法精髓。1949年,承接一代高僧虚云长老法脉,为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


三十岁时,他从河北正定临济寺起香,三步一拜朝礼五台,整整三个月的风霜雪雨,全程300多里,拜到五台山脚下,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朝拜了五台山上的五个台顶。其后,他落脚于五台山广济茅篷(即碧山寺)苦修十年。在此期间,他刺血为墨,用指血和舌血抄写了《普贤行愿品》等19部佛经,共20余万字。

长老出家80余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有过非常坎坷的修行生涯。他矢志不移,信仰弥坚、解行相应、为法忘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始终践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修行准则,高树法幢,弘法利生,他为发展中国佛教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是中国佛教界爱国爱教的光辉典范,是党和政府肝胆相照的亲密朋友,是深受海内外佛教信众无比崇敬与爱戴的禅门尊宿。

他曾说,“我虽是一出家人,但首先是一个公民,国家的兴衰,人民的疾苦,不管大小,我都有一份责任。”他忧国忧民,积极参加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先后筹集资金数亿元,恢复、兴修十几座寺庙。近年来,他率领弘法寺为扶贫救灾、修桥铺路、兴医办教等共捐款捐物数千万元。

长老一生匡扶道风不遗余力,爱国爱教无怨无悔,弘法利生永不疲倦,救度含灵无量无边。修行80余载,布道20余国,皈依弟子200余万人,法嗣弟子近千人,广衍南宗,花开天下,甘露法雨遍洒环球,辉煌德业普泽四海,实乃当之无愧之佛门泰斗,名副其实之人间菩萨!

                                                                                   本焕长老治丧委员会
                                                                                       2012年4月2日



来源: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0434&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讣 告

长老.jpg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临济正宗四十四世传人,深圳弘法寺开山上本下焕长老于公元2012年4月2日(农历壬辰年三月十二日)0时36分在弘法寺安详示寂。世寿106岁,僧腊84年,戒腊84夏。谨定于公元2012年4月5日(农历壬辰年三月十五日)9:00在弘法寺举行追思会,10:00举行荼毗法会。

2012年4月2日15:00起至 4日18:00止,接受佛教信众和社会人士吊唁。谨此讣闻

联系人:果藏法师、中勇法师、常志法师、张居士、李居士


联系电话:0755-25701075   25701077  25733804 25703244  

传    真:0755-25701054

                                                                                      本焕长老治丧委员会
                                                                                       二○一二年四月二日




来源: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0435&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本下焕长老庄严法相

长老.jpg
长老.jpg
长老.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3 18:24 , Processed in 0.28689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