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

大势至菩萨就说了,‘我忆往昔’:记得我在往昔,就是很久以前我初发心那时候。这初发心的菩萨不一定就成功,最要紧是在初发心以后,就念念不退转,才能成就佛果。如果你发菩萨心,然后又退失菩提心,那也就不能证佛果。你还能证佛果,那也是将来你再发菩提心的时候才能证。

所以有这么几句话,说:

鱼子庵摩罗,
菩萨初发心;
三事因中多,
及其结果少。

鱼子,就是鱼生的子。有很多鱼子,但不一定个个鱼子都会变成鱼。庵摩罗果呢?这种树开的花很多,但是也不能结那么多的果。初发心的菩萨也是,初发菩萨心的人很多,但真能证得菩萨果位的也是很少的。所以说:‘鱼子庵摩罗,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大势至菩萨没有退失菩提心,所以他记得往昔,也就是以前的事情。

‘恒河沙劫’:恒河是在印度的一条河,在佛说法处那个舍卫国的前边。人人都知道这一条河,所以佛说大数目的时候,都说恒河沙;那么大势至菩萨也是用这名称来形容时间的长。劫,是梵语,叫‘劫波’,此云‘长时分’,此是一个最长的时间。

‘有佛出世’:那时候有一位佛出世,‘名无量光’:这佛出世名叫无量光,还有无边光、无碍光、无称光...共十二个如来,所以说‘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在这一个大劫里边,就是相继一个大劫这么长的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很少的时间,我讲一讲今天到大仙寺去,见这个‘不是老和尚’,他是个年轻的和尚。

这一位和尚是谁呢?就是‘开禅不是老和尚’。我怎么叫他不是老和尚呢?我看他就愿意做工,虽然八十多岁了,身体还是那么健康,手的肉还没有瘦得皮包骨,肉还很多,大约还很有力量。所以我凭著对这位老和尚的印象,我给他起个名字叫‘不是老和尚’,我希望他永远都不老。

这一位老和尚很好玩的,可以说是有大智慧,辩才无碍,欢喜打机锋,欢喜当头棒喝。所以他就说了一首偈颂,这首偈颂说的是什么呢?我今天念给大家听听。他说:

水流平地本无声,
地有高低而有声;
大道无言周法界,
因贪嗔痴而有争。

他说出来后,就有人写了下来。然后我说:‘这不是你说的,这是本来我早就知道的,我念给你听听,你都是在我这儿学来的。’

我就念给他听,啊!他好像很惊奇的样子,等一等,他说‘哦!那你早就会吗?’

我说:‘当然早就会了,不然怎么会你一说,我就记得呢?’

这样之后,我们两人谈话谈得很多。我临走时,在他所坐的椅子上坐一坐,在他床上也坐一坐。我说:‘我不走了,你赶快走,你不能在这儿住了。’

他说:‘哦!我可以在外边。’

‘外边我也不准你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那么他也很好玩的,我要走了三次,又回去三次,我说:‘我就欢喜这个,你这个茅棚是世界第一的,不单世界第一,天上也没有,所以这回我一定要这茅棚,你赶快走好了。’我要迁他单,他也不走,结果我走了。

我说:‘我再回来,我就把你小茅棚给烧了,我看你在什么地方住?’

这是我们今天去吵了一架,但是也没有撵走这老和尚。我想把他撵到美国去,我说:‘你赶快到美国去,不要在这地方住。’

这是今天的一个经过,我向大家报告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大势至菩萨遇著这十二位如来,十二位如来就是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焰王光、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难思光、不断光、无称光,和超日月光这十二位如来。最初这一位的名字叫无量光,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光,但这十二位如来相继一劫,相信这是一位古弥陀。释迦牟尼佛有古释迦、今释迦;这一位无量光佛大约是古弥陀。那么最后这一位佛叫超日月光,他的光明超过百千日月那么样光明。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在无量光佛那时候开始,我就在因地修这念佛法门,乃至于最后的超日月光佛,这十二位如来,我都跟他们修习念佛的法门,所以说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彼佛,就是这十二位佛,因为大势至菩萨修这念佛法门,经过一个劫这么长的时间,学习念佛三昧的法门。三昧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是‘正定’和‘正受’。

念佛法门是怎么样修习呢?先举个譬喻来说,‘譬如有人’:譬如说有两个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这两个人或者是朋友,或者是父子,或者是有其他的亲戚关系。其中一个人就专心记忆另外一个人,譬如说甲他记忆这乙;可是乙呢?乙人专忘,他就不记忆这事情,专门忘记这事情。

‘如是二人’:像这样的两个人,甲善于记忆,乙善于忘记。这两个人‘若逢不逢’:就是遇著了,也等于遇不著一样,因为甲专门记忆,乙就忘记。这能记忆的甲,若是看见善于忘记的乙,当然他会记得;可惜甲看不见乙。这既已忘记的人,就算见到记著他的这个人,他也忘了,不记得他或者是自己的父亲,或者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是自己的亲戚。因为他善于忘——专忘,他不记得。不记得,所以就若逢不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见非见’:或见,或者有的时候见著;非见,也等于见不著一样的。因为有一个人不记得,有一个人记得,这也好像一个巴掌在虚空里拍不响,必须要两种因缘和合才可以,所以他们就是见著也等于不见一样的。

‘二人相忆’:譬如有两个人彼此互相记忆,互柏不忘。你记得我,我记得你,互相这么挂著,互相都这么想念著。甲也想乙,乙也想甲,二人相忆,‘二忆念深’:这两人记忆很深刻的。像这样的两个人,彼此互相记忆著,‘如是乃至从生至生’:这样的两个人互相记忆,你想念我,我想念你。这就譬如佛也想众生,众生也想佛。前面的一人专忆,那就是佛想念众生;一人专忘,就是众生不想著佛。佛虽然想念众生,众生不想佛,所以这光也就合不上。不合光,就不能有感应。

那么这两个人互相想念,佛也想念众生,众生也想念佛,这彼此想念都是很深刻、很诚挚的。如是二人,乃至从生至生,从今生到来生,或者生生世世,或者几个大劫也不相舍离。‘同于形影’:两人相忆的这种情形,就好像我们人的身形和影子一样。身形也离不开影子,影子也离不开身形,互相不舍离,就像这样子。‘不相乖异’:不会大家见不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十方如来’:这十方相信各位都知道了,就是东、西、南、北这四方,加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四隅,这是八方;再加上方、下方,这是十方。十方世界都有如来,都有佛。‘怜念众生’:他们常常想念一切众生。‘如母忆子’:就好像母亲想念儿子一样的情形,那种想念是纯真的,是出于至情至性的。

‘若子逃逝’:母亲想念儿子,这儿子可不想念母亲,就跑了,想要到外边去游玩。‘虽忆何为’:这个儿子跑到外边,这个时候,母亲想念儿子,怎么样想,他也不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子若忆母’:做儿子的若是也想念母亲,好像母亲想念儿子那样。‘如母忆时’:像母亲那么样至情至性地来想念儿子那种的心情。

‘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这时候母亲和儿子生生世世都不会互相违远了,都不会离开的,不会见不著的。

这一段经文是说,我们众生若是念佛,也像佛念众生那么样地真诚——那么真、那么诚,佛一定来接引我们众生的。可惜佛念我们众生,我们众生不念佛,忘了念佛,忘了想念佛了;也就好像那个母亲想儿子,单单母亲想儿子,这儿子不想母亲,所以就不容易见著。若是儿子也想母亲,那母子时时刻刻都不会离开的,不会互相违远,就是不会违背父母跑到外边去,不会跑的。就是我们众生若念佛,也很快就会回到常寂光净土,回到佛所住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若众生心’:若,就是假设之词。假设众生心,这众生就包括你我他,过去的众生、现在的众生、未来的众生,都包括在内了。所以对这一句经文,你不要想这是其他的众生;你应该直下承当,就是自己,就是我这一个不成器的众生,就是我这一个没有出息的众生,就是我这一个不知道报佛恩的众生,就是我这一个把佛忘了的众生。你若自己这么样一想,就应该生大惭愧,佛悲心切切来教化我,我塞耳不闻,我把耳朵堵上了,不听佛的教导,心里根本就没有佛的存在,没有一个‘佛’字的存在。

你们各位想一想,在台湾佛教盛行,或者人人都知道有佛,知道拜拜。但你向世界去看一看,不知道佛的人有多少?不知道拜拜的人有多少?就算知道有佛的人很多,知道拜拜的人也不少,但是这拜拜里头,又分出来有佛教的拜拜、外道的拜拜、旁门左道的拜拜,这里头都有的。所以我们现在不懂这念佛的法门,有的时候还叫旁人不要念佛,不要信佛,你说这是多颠倒呢!

这念佛一句是不容易的,你不要以为那佛谁都会念,但是你若有业障障著你,你想念也念不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3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疯魔扫秦

你们各位曾经看过戏,有一出戏叫‘疯魔扫秦’,这是地藏王菩萨想去教化南宋的丞相秦桧。

秦桧在往昔很孝顺父母的,因为他孝顺父母,有一些功德,所以今生就得了富贵。可是得了富贵,他就忘本了,不知道再继续以往的善根,而培植将来的善果。因为忘了,于是乎就造了很多罪业。

地藏王菩萨和他大约也是老朋友的关系,所以就觉得这个人我应该度一度他。地藏王菩萨的愿力大,他就发心去度这秦桧。

他怎么样度秦桧呢?他预备在手心里写一个‘佛’字给秦桧看,只要秦桧认识这个字,念一声,说这是一个‘佛’字,那么他就把秦桧所造的罪业都赦免,不究以往了,因为他说了一个‘佛’字。地藏菩萨有这种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度秦桧,可是秦桧见著地藏王菩萨,也不生恭敬心。因他不生恭敬心,地藏王菩萨就用大威神力,用拂尘一扫,这么一晃,秦桧自自然然就跪倒地下了,想要站起来也站不起来。地藏王菩萨就伸出一只手,问他说‘你看看我手心里这是个什么字?’

秦桧一看就说了:‘我中过状元,现在做的是宰相各国的文字我都认识,所有各国来的文字都要经过我的眼睛来看,何况这么一个字呢?你以为这个字我不认识?我认识是认识,我就不给你念。’

你看看!地藏王菩萨用慈悲心,只叫他读一个‘佛’字,他也认识这个‘佛’字,但是就不念出声音来,还说:‘我认识是认识,我就不给你念。’结果他业障不消,还要堕地狱去,这足证明念佛是不容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3 12:19 , Processed in 0.280405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