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布施网新闻

[事迹传记] 【纪念当代佛门泰斗】本焕长老一生之行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七第四天开示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这几天,大家都在为自己忙,这很好。世上的人整天为名为利忙,因为儿女妻子要吃穿,为“我”而忙。若无“我”,就能放得下。因有“我”,就随业而转,为“我”则离岸更远。都吃“我”的亏。

大家要注意因果,为名为“我”不择手段,造业深重,受苦无穷。若无我,则无种种之苦。 做人很苦,为孩子、为小家庭忙,放不下。儿女是债,夫妻是冤家,苦啊,放下。苦都是因业而成,都是自己造成的。


大家想一想,这个世界是多苦啊,有四苦、八苦等等。四苦,生、老、病、死苦;八苦中还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看看,这个世上多苦啊。释迦佛于因地说法,众人都觉得娑婆世界苦。佛陀用脚点一下地,世界马上变成金色世界,大家感到很好。佛说:无福德者不能住,所以大家要修行,培福德是第一要紧的事,大家还是赶紧念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七第五天开示

佛七已是五天了,我看大家很发心、很用功地念佛,很高兴,阿弥陀佛也一定很高兴。因为大家发心用功,功德不可思议,种下无量成佛的种子。

有些居士说看到了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等等。《金刚经》云:“若人以音声求我,以音声见我,不能见如来。”不能着相,观音来把它斩掉,阿弥陀佛来把它斩掉,莲花魔王来了,统统斩掉。因为佛、菩萨都是虚幻的,是魔境,是虚妄。我们可以念自性佛,可以念西方佛。我说个故事。


过去有一个禅师,打坐时就有一金毛狮子在腿上玩耍,很可爱,他就很开心地笑。班首师父问他为什么笑,他说他腿上有金毛狮子很好看。班首师父说:你把它捉住。怎样捉呢?用锥子捉。禅师想要金毛狮子,就在打坐前准备好锥子,等到打坐金毛狮子出现时,他就用锥子插下去,金毛狮子不见了,腿却锥了个大窟窿。这都是有着相的原因。有些人念佛时看到了阿弥陀佛,很欢喜,就认为自己修得很好,执着下去就会出偏差。若见相非相,即见如来。念佛在心上念,心就痛,在腿上念,腿就痛,随呼吸念就会喉咙痛,若在气上念,你不能压下去,否则,肚子就会胀痛。随气息念,上则上念,下则下念,要一心一意地念,念成一片,即只有一个阿弥陀佛。若念着念着,儿女出来,不行。行住坐卧念,若念佛能念醒那就好了,当然,念一句都有一句的功德。我不用打闲岔,大家念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七第六天开示

今天佛七已是六天了,今晚是最后一次开示,因为明晚放焰口,就没有时间开示了。 这次佛七,大家七天的丛林生活,和师父一起上殿过堂很难得,功德也很大。但是,七天时间太短了,我们业障深重,烦恼无尽,都是自己造的,七天功德还不够,业来了,还不能了,还要继续用功,要以这些天用功的方法去再用功。

今晚,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过去,有一位老和尚和他的小侍者在行路。老和尚已经得到罗汉果位,走在前面,小侍者担着行李走在后面。小侍者一边走一边想:世间的众生很苦,将来他要修成正果,要度无边无量的众生……小和尚这样一想,老和尚马上知道,赶快把小和尚的行李接过来,挑在自己肩上,让小和尚走在自己前面。小和尚很纳闷:“老和尚,这是为啥呢?”老和尚说:“你发大心,要度无量的众生,你是菩萨,我才是罗汉,所以,我要为你挑担子,要走在你的后面才行。”


大家想一想,这个老和尚不简单,他知道自己就是个罗汉,没有发大菩提心,知道小和尚发菩提心,就马上起恭敬心,为小和尚担行李。小和尚更不一般,发心度众生,这是菩萨大心,难得稀有。我希望大家,要向他们学习,要恭敬修行人,恭敬发心人,“人人都是菩萨,唯我是凡夫”,这样,你的功德就大了,大家要把这些用在日常生活中,在日常工作中修学。下面时间不多了,大家还是赶快念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焕长老《弘法寺建寺二十五周年纪念》序一

本师释迦牟尼佛,创我佛教利益众生,乃为出家僧人住寺,过“六和”生活之方便也,自此佛法始化人间弘法利生。老衲今已百有三岁,虽忝列僧团,然却惭愧不已,伽蓝走过不少,住山亦经多年 始终未能上进,至今仍觉事业少成矣。

老衲身乃臭皮囊,本不足挂齿。然父母之既生我,当行大丈夫事。舍俗出家依佛祖,心生慈悲度众生,上行大孝,亦为家孝,是报父母之恩也。


建寺安单,乃为出家人之本分事也。*轮初转,梵刹始立,檀越供养,佛法大兴五印。佛入东土,鸿庐舍宇,腾兰译经,明帝功莫大焉。达摩老祖,面壁少室,九年洞窟如如不动,禅宗得以创立。五祖弘忍,住山安厦,率众禅修自立不待,禅寺之见刍形。六祖慧能,辗转各地,菩提非台明心见性,一花五叶成焉。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宗风大敞,规矩完备。鸣呼,宗门传衍千余年,僧团承转大师来。唯有禅寺安单众,只为报如来恩是也。

明清之季,佛法衰败,寺院颓废,佛门无人,任人刀俎。吾师虚云大和尚,高举法幢,虑佛法不存,以建寺为业,一生恢复刹宇伽蓝八十余所,佛弟子坐享后福,僧伽渐趋光大。佛门领袖太虚大师,思想维新,倡改革理论,一生撰写佛书上千万字,人间佛教蔚为潮流。我等后人,荫祖师之力,学解并行,以师效法,上报祖师恩也!

如今躬逢盛世,国富民强。宗教信仰政策全面落实,佛教法事活动繁盛。寺门香火旺然,护法居士如织。禅僧弟子年轻有为,弘佛法,扬宗风,禅门有望焉!众生安居乐业,大国世界屹立,政府关心,佛门有幸,离开国主,则法事难立,爱国爱教,当为真实语,是为佛法万世兴,国恩当以报矣。

深圳原为边 芜之地,改革开放使之变为大都市。从渔村到都市,凡经三十年,为奇迹也。弘法一寺能在壀荒深圳耸立,乃是因缘所致。教化之体,宜令广布。二十五年前,老衲孤身来梧桐山,傍倚仙湖,选址建庙,十方护持,众生随化。弘法梵宇建成,安单住僧,广开佛事,各地护法添柴,众生捧油燃灯,弟子尽心,最终弘法香火炽然。抚昔思今,弘法一寺能有今天,感恩十方众生呵护,吾弟子当永记,万不可忘报众生恩也!

二十五年弘法,三千大千一毫。弟子们有心纪念,出版画册一卷。给后人留下历史存照,弘扬祖师心志,老衲为之感动,是嘱为序。

己丑年深秋于弘法寺东方丈室


来源: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0033&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焕长老:讲话的是谁?

大家看到本焕也不打香板,也不站着讲话,要坐着讲话,这个是什么?这个叫老苦。过去不是这样。过去从49年开始当方丈,当了多少年的方丈?当到现在,当了几十年方丈啊。你们看本焕现在坐着讲话,也不能坐香,你们看现在是老苦。你们看到我现在这个样子,我可以讲,现在很多人都不如我啦!98岁还能给人讲话。很多人不到98岁都不能讲话啦!我这个本焕98岁还能给你们大家讲讲话,我觉得你们想想,还是不错的。哎!讲话,讲话做什么?讲话是提醒你们大家用功,因为这里是叫你们用功的地方。叫人们行也要用功,坐也要用功,一切处都要用功。

为什么用功?那今天有人还问我,怎么叫用功?用功做什么?你们想一想,你们来这里做什么?你们来这里是打七,打七就是用功。那你们就是为了用功才来的。怎么用功?哎哟,怎么叫用功,怎么找讲话的是谁?讲话的倒底是谁?那我问一问你,你怎么会讲话?怎么会讲话都不知道?讲话的是谁?那我现在给你讲啊,我们这个色壳子啊,是个临时的,为什么讲是个临时的?到了时候要坏的,要走的。你看我们释迦老子到了八十岁还走了。我们到时间都要走,只是走的时间不同,有的早、有的迟,各人不同。本焕现在98岁了还在给你们讲话呢,还没走,还早呢!他们有人讲,哎哟,你100岁吧,太少太少,我觉得100岁太少太少,不够,我要活到什么时候?我觉着多活有好处,什么好处?活着跟大家讲话,不是跟大家结缘吗?讲话怎么叫结缘呢?你们想一想,这个讲话不是讲世间的话,我们现在讲的话都是讲出世间的话。那你们问怎么会出世间呢?你不知道怎么叫出世间。和尚班首一天到晚为了成就你,成就你叫你用功办道。你们办道用功用好了以后呢,哦!出世间了。你们想出世间做什么?出世间了生脱死,将来成佛作祖。


我经常讲,我们每个人都是未来的佛,既是未来的佛,现在好好用功,将来才能了生脱死,成佛作祖。大家现在讲话,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叫用功,不知道怎么叫要用功。所以在这个禅堂里,各人有各样的不同,有的老参师父功夫用的很好,有的师父会用功,有的师父知道要用功,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叫做用功,用功干什么?那我要问问你,你活着是为了干什么呢?活着是为了这个色壳子的原因。多吃点,把这个色壳子养得好一点,好用功,好用功办道,好做一些事。这个色壳子还是要注意,这个色壳子不好还是很麻烦的呀。所以你们知道,这人禅堂里各人用功不同,既是用功的不同嘛,那我就首先给你们这些不知道怎么用功的人来讲一讲。他们老参师父功夫用的很好呢,他们在那里用功,我讲的好不好与他们没有关系。我讲的好,他用不着听,我讲的不好,他更用不着来听。我是为了你们初来用功的人讲一下。

你们各位想一想,我昨天讲了很多,讲了很多呢,要你们大家来找一下自己,找这个讲话的是谁。既是问你这个讲话的是谁,为什么问讲话的是谁呢?人人都会讲话,究竟讲话的是哪一个呢?哦!不知道了。既是不知道讲话的是谁,那想不想知道讲话的是哪一个呢?我想知道哦!我都很想知道哦。知道好不好?知道好!知道有知道的好处,不知道有不知道的苦恼。那知道有什么好处呢?知道的好处大了。知道的好处有什么大呢?你们各位想一想知道的好处?我觉得知道的好处太大了。

我举个譬喻呵,我们现在一天到晚象瞎子瞎摸瞎摸瞎摸,为什么叫瞎摸?闭着眼睛不知道哪条路叫好,哪条路叫不好。怎么了生死,怎么好都不知道,不知道的时候呢,请高僧教你怎么用功,怎么找你自己。高僧教你怎么用功,怎么找你自己。我昨天讲了很多公案,念佛的是谁,讲话的是谁。但是我这个人不是说叫你找念佛的是谁,就一定要找念佛的是谁,不能找其他的。我的意思呢,你们怎么好好用功,怎么好好把功夫用好,怎么能够把自己找到就好了。

过去古人讲:“条条大路通长安”,既是条条大路通长安,那不是说问讲话的是谁,这一个可以通长安,其他的不通吗?其它的也通。不过各人的意见不同,愿力不同,各人用功的缘也不同。有的人参“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本来面目。”,那不很好嘛!啊,我参这个讲话的是谁,我这个不好吗?我的意思是,你用哪一个方法最好,你就用哪一个方法,我本焕不是说你非要问讲话的是谁。因为这是一个话头给大家,人人都会讲话。小孩子到了两三岁也会讲话,八九十岁的老人也会讲话。天天会讲话,个个会讲话,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会讲话,就是不知道讲话的是谁,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讲话的是谁呢?我觉得都想,都想知道这个讲话的究竟是谁。那你们知道讲话的是谁好不好呢?我觉得很好很好,要知道!那知道他有什么好处呢?

我才讲过,我们现在一天到晚地瞎摸瞎摸,找到了讲话的是谁呢,啊,睁开眼睛了,睁开眼睛再走路,就知道这条路好走,这条路不好走,这条路是错误的,这种路不是错误的。有了分别了,自己有了把握了,知道这条路好走,就走这条路,我们现在一天到晚睁着大眼睛摸黑,摸来摸去,摸了几十年。我1930年出家,摸到现在75年了,还在摸,还在这里摸。你们想一想,我们找到自己是个容易的事吗?不容易,什么都不容易!如果很快就知道是谁在讲话,那个个都开悟了,那都能回家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开悟,没有回家。那我们现在在这里要摸了,要摸了。所以你们想,过去云居山一夜之间有48人开悟,我们今天在这里不止48个,有好几十人了,要连居士起码大家一半都过。

那你们各位想一想,现在你们大家正在摸了摸了,摸到就好了。要摸,要好好地摸,要认真地去摸。那你们好好地用功,好好问问自己,为什么天天会讲话,讲话的究竟是谁呢?讲话的究竟是个长的?是个短的?是个圆的?是个方的?是个红的?是个绿的?你们知道不知道?哎哟!知道了就好了,我们现在不知道,要知道!要知道!我们不但今生要知道,尽未来劫都要知道。再一方面,要知道讲话的是谁,要想开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过去有个悟达国师,这个出家人呢,很了不起,出家人做了国师,他的功夫用得很好。一天到晚他的功夫不走一点。因为皇帝拜了他为国师,要对他恭敬一下,恭敬什么?皇帝用沉香做了一个宝座,送给他这个师父。这个师父呢,坐这个沉香椅欢喜了一上,这一欢喜呢,哦!麻烦了。为什么麻烦呢?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不是今天才做人,尽未来劫都在做人。做人的时候,有时候做好人,有时候做坏人,结了很多怨仇。既是结了很多怨、很多仇,你在用功的时候,那个冤家没有办法。这个悟达国师坐这个沉香椅欢喜一下就麻烦了,过去那冤家就找到了他,怎么办?他腿子上疼得不得了,腿子上还有一个口子,天天要吃肉。你们想一想,那个国师,皇帝的师父什么医生找不到呢?可是什么医生都没有办法治得好。这人悟达国师怎么办?他过去没有当国师以前,年轻的时候,有一个病人,那人病人又臊又臭,个人都不愿意照顾这个病人。悟达国师一心一意地伺候这个病人,这个病人好了以后,走的时候对他讲,将来你到最困难、最危险、没有办法的时候,你到四川去找我。那个地方有三棵树,你到那个地方去找我。这个悟达国师腿子长了人头疮,天天疼得要命。医生也没办法治这个病。他就想起来,哦,过去有一个出家人,要我最没办法的时候叫我去四川找他,他就跟皇帝讲,我要到四川某某地方去找一个出家人。皇帝就只好让他去了。悟达国师到四川去,到了那里天快要黑了,看到那里有三棵树,哎呀!那里有一个很漂亮的庙。以前那个出家人来迎接他。悟达国师对他讲:“哎哟!我的腿子疼到没有办法,我现在只好来找你了。”那个出家人讲:“好了,到那个水池里洗一上就好了。”出家人把悟达国师带到水池,快要去洗的时候,哎哟!那腿子讲话了:“你过去做了十世的高僧,十世高僧以前,你是很重要的领导,当时你误杀了我,找你找了十世都找不到,现在你要想腿子好呢,一定要发愿超度我。”悟达国师说:“好啦好啦,我腿子好了一定超度你。”然后他蹲下去洗洗,腿子就好了。所以悟达国师就设了三昧水忏,超度那个人。

你们各位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在因地中,结了善缘,也结了恶缘。结善缘当然最好,如果结了恶缘,今生报不了,来生还要报你的仇啊,几时都要报仇。所以我总希望大家在因地中要多做好事,多结善缘,尽量不要结恶缘,最好一点恶缘都不要结。为什么?不要找那个麻烦,不要找那个痛苦。所以我们在因地中要结大缘,要结善缘,不要结恶缘。我们结下恶缘,今生不能报,来世还要报的啊。我讲这个故事,希望你们无论出家人也好,在家居土也好,一切时一切处都结善缘,不要结恶缘,结了恶缘呢,就要受恶缘的报!不要受报啊。要以好心、佛教的慈悲心对待一切人,对待一切事。


来源: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0006&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焕长老开示--于深圳  

各位居士,你们大家好!

我看你们各位在念佛各方面都很好,说明你们还有学习。我们的学习是不断地向学,这个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的法门都要学。


为什么无量的法门都要学呢?这个法门不是今世要学,因为来劫来生还要学,学了这些法门做什么?都是为利益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教导一切众生,救度一切众生。

我们每一个人,将来都会成佛。要想成佛以前呢,所以一定要去学。因为为什么要学,因为无量的众生不但今世要去度他,我们尽未来际还要去度。这些众生是无穷尽的,在这无穷尽的众生当中,我们都是未来的佛,都是未来的佛。

这句话不是我跟大家讲的,这是过去一个常不轻菩萨,他常常不敢轻慢一切人,为什么不敢轻慢一切人呢。他认为一切人都是该当做佛的,都是未来的佛。要知道,他讲这句话的时候,不是对男的这样讲,女的不是没这样讲,不是,不是对老的这样讲,小的不是这样讲。不是无论是男的也好,女的也好,老的也好,小的也好,都是未来的佛。因为他,所以叫常常不敢轻慢一切人他认为一切人呢?都是未来的佛,你们各位要知道,常不轻菩萨是哪一个常不轻菩萨就是佛。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中,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中对于我们,大家众生,授记将都要做佛,但那样子做佛呢?迟早那就要看我们大家的发心的大小。我们利益众生多,结众生的缘多,度众生多,那就成佛就快喽。如果我们对待众生发菩提心少,利益众生少,度众生少,他就成佛的慢。但是早也是早成佛,慢呢,也就是未来了,慢慢地成佛,所以成佛的迟早都是在我们个人的决定。

我们一定发菩提心利益众生,大,他就成佛的快。而我本人呢,希望你们大家都要发大心,要发大菩提心,为利益众生,成就众生,救度一切众生。那将来就早成佛,人人早成佛就好,但是个人的愿力还有不同,为什么不同,你比如这个菩萨发这个愿,他那个菩萨发那个愿。你比如说阿弥陀佛在因地中,发大菩提心,他发大愿很大,他所以本来做国王,国王他不做他去当法藏比丘,他要向佛挑选这个国土。

最后那个佛呢,现出几百亿个佛土让他挑选,最后这样子挑选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个国土,那当然希望。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国土,我们要想生他那个地方去也不可以少福德因缘,我们的福德要在众生中去培植,为什么?深入菩提是为众生。没有众生,一切佛不能成无上正觉。所以我们要是这样,我们的菩提花果在众生分中,要去利益众生,成就众生救度一切众生。这就是自己将来成佛的菩提花果,但是既是要利益众生。教化一切众生,救众生不是一个简单,也不是容易的。

当我们一个众生在社会上有名,大富大贵的好得不得了,吃不尽用不尽。也有一般的,还有很贫穷,没有吃没有穿的。为什么这样子呢?这就是我们自己修因的不同,所以证果也会不同,所以希望我们都在学佛,都是佛的弟子。既是做佛的弟子,你们想想,你们多么不容易,多么的难得。为什么这样讲,我佛讲我们众生有胎生的众生,凡是从父母肚子生出的,牛呀马呀羊呀,这些都是从胎生的。这是胎生的众生,还有卵生的众生,那就是鸡蛋鸭蛋什么龟蛋这些蛋,这些就是卵生的众生,还有湿生的众生。这个潮湿里头生出很多的众生,这是湿生的众生,还有一种化生的众生,这是在众生都有四种众生。在这四种众生当中,你要晓得,海里头多少众生。我们这个虚空里也多少众生,头面上都是众生,头底下、里头也都是众生。海里的众生多得不得了,为什么?这个都是凡所有情,有生命的都称为众生。你们想想那些,这些众生当中。我们人类在这些众生,不是百分千分万分万万分分中,没有一个过。你们过细回想一下,我们众生只有在人类中才能成佛,不是在你人类中,其他的分中都不能成佛。

这是叫你们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大家得到认识,多么的不容易多么的难得。所以古人讲,我们得人身如海底捞针。一个针掉到海底,要把这个针捞起来。你看多么难得,你们想一想,所以我们今天大家能够得到人身。这是多么的庆幸多么的难得。这是多生多劫的善根,才今天得到这一个人身。

但得这个人身,你们大家想一想,今天社会上的人很多,那么中国讲十三亿人口,那十三亿人口,有多少人相信佛,亲近佛的。很少很少,为什么?各人的善根因缘不同,因缘的不同呢。所以我们今天结果也就不同。但是你们今天能够得到人身,能够相信佛法,能够在这里行持佛法,这是多么多么的不容易,多么多么的难得。所以希望各位,能够得到人身,那就希望各位好好的用功,好好的用功。

我讲这个娑婆世界很苦恼,现在是末法的时期,这个末法的时期,现在已经过去几千年,我们每个人到将来,到末法人只有一尺高,尺人兔马。到那个时候,那个人各个嗔恨心很大。拿着那草都成了刀枪,到那个时候互相残杀互相残杀,那个有善根有福德的人,看到世间这样苦,赶快躲藏起来。所以讲最后的人全部杀尽了,没有人再杀了。躲藏的人站出来,出来以后,慢慢过一百年增一岁,过一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再又减,过一百年减一岁,过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八万岁。噢,那个弥勒佛才出世。

你们想想这个社会众生,是这样的苦恼,这样的难得,我讲过去我本人过去是搞参禅的。我在高旻寺住了七年,住了七年以后呢,都是搞参禅。坐也是参禅,行也是参禅,处处都是参禅。讲话教育大家也是讲参禅,我学的就不懂了,为什么不懂呢?哎呀,看看这娑婆世界,这个众生越来越苦了,苦恼苦恼。一天到晚那里互相斗争,坚固得不得了。一天到晚你杀我我杀你,现在就这样子以后再来的,更严重更坚固。

哎呦,我感到这个情况很害怕。害怕子什么?害怕以后再来的时候,这个娑婆世界,大概斗争的更厉害更坚固,哎呀这个害怕。那赶快跑喽,跑什么,现在我们不住娑婆世界,我们要去见阿弥陀佛,所以我现在一切时所念的经都是《普贤菩萨行愿品》。

《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本经是成佛的根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对于我们众生,利益众生,教化众生都是了不起的。那这个呢,世间上的事情经常报,都不能跟到我们自己。唯此愿望回向者,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时接见我们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这些菩萨色相庄严。共当围绕,围绕什么?围绕你这个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自己见到,生到西方就是莲花里头。生到莲花里,即是得到阿弥陀佛授记。

你们想想,这个多难得,多高兴,多庆幸啰。为什么?我们从无量劫,生了死,死了生滚来滚去,滚到现在,现在能够闻到佛法,这样还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要说是生到上品上生,马上得到阿弥陀佛授记,就是生到下品下生,也不用流转,到时他一样还是得到佛授记那我本人现在不想再来这个娑婆世界。我要在那个时候,等证到无生法忍以后,自己可以要求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去。天上的众生缘熟到天上去,地狱众生缘熟,到地狱道去。为什么?为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到那个时候,不是说到地狱,去受地狱苦,到哪里去受什么苦,没,为什么没,那是法身大士。

你们想想地藏菩萨,佛到忉利天的时候。为母说法的时候,地藏菩萨。无量的地藏菩萨,都生到忉利天,为什么一个地藏菩萨。变成无穷的地藏菩萨,我们要发愿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可以变成无穷无尽,变什么?变成无穷无尽的众生,这样子所以佛在忉利天对地藏菩萨摩顶授记。那是地藏菩萨他的愿力很大啊。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们想想,这么多的众生怎么度得尽。你们想想地狱怎么不能空。不是讲那个菩萨,发大心的时候没有了不起。成佛不成佛,无所谓的。我讲一个譬喻,我把这个譬喻讲这个成佛,比如唱一场大戏。唱唱。噢,唱完了,唱完以后。叫什么,再来!

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说。我们释迦牟尼佛,来到娑婆世界八千番你们想想。最后观世音都是成佛,叫“正法明如来”。众生度尽,没有事做,没有事做,再来。观音菩萨将来,等阿弥陀佛成佛以后往生以后观音菩萨又来,再来成佛,所以我们讲成佛,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教化众生,救度一切众生,令我们一切苦恼的众生,早早的脱离这个苦恼,早早成佛就好啦。

所以讲来讲去,最主要还希望大家要发心大家发心,我讲说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你们有没有这个愿。那是你们各人的思想不同,各人的愿力也不同。因为既是不同愿力,各人有各人的自由。不能勉强非这样不同。没有,为什么?佛说的八万四千个法门都是对于我们众生的这个病。有无量的众生,所以就有八万四千种法门。要知道,每一个法,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救度一切众生。既然是这样我们就讲,我是这样的。

我们并不是要强迫你要你也这样。没有。那是各人有各人的愿力,主要是要有信。但是这个信,要有正信。不要有邪知邪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但是我们有了信以后,还要我们有愿力。愿力什么?刚才我讲,各有各的愿力不同。因为我现在是希望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们不一定是都跟我一样。你们各人有各的人愿力,但是有了信有了愿。那就还要行,要不行就不能到家,讲个譬喻。比如我们到北京去,一千里路。如果做飞机去,很快就到了。如果坐火车要慢一点,如果坐汽车要更慢一点。如果火车汽车都没有,那就步行喽。但是步行虽然慢一点,他还是可以到家。最怕的还是说到家到家,不知到什么家。所以一定要行,希望大家好好地行。讲来讲去,最要紧,希望大家好好地发菩提心,早早好好地行。那将来我们都可以到自己希望的家。

这我今天讲的不好,谢谢大家!


来源: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0007&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温羊城晚报采访本焕长老  

法名心虔,103岁。清朝光绪33年(1907)出生于湖北新州县。1930年出家,出自中国现代两位佛教宗师来果禅师与虚云法师的宗门下,先后在扬州高旻寺、五台山碧山寺、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等众多佛教名寺修行、弘扬佛法。南禅临济宗第44代传人。被尊为佛门泰斗。

国家领导人尊他为佛门泰斗


羊城晚报:我第一次同102岁的人坐得这么近。

本焕长老:我102岁,减去100岁,我两岁。羊城晚报:我的年龄减去50岁,也两岁呢。本焕长老:那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呢?

羊城晚报:您的名字原来是释本幻,后来为什么改成了释本焕?

本焕长老:我原来叫本幻,这个“幻”字是幻化的“幻”,佛教认为一切皆是幻象。为什么改成现在这个光“焕”的“焕”呢?1948年,我接法于虚云老和尚宗下,在他的宗门里,我也是排本字辈的,所以虚云老和尚就给我改动一个字,改为光焕的“焕”。你觉得焕发的“焕”好呢,还是幻化的“幻”好呢?

羊城晚报:在您面前不打诳语,以我个人的喜欢,我喜欢原来那个“幻”。

本焕长老:不错,本来就是幻化呵。呵呵,你还有这种幻化的幻想呵。

羊城晚报:那您呢?您自己喜欢哪一个名字?

本焕长老:不是我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当然我喜欢以前那个“幻”。本来幻化有幻化的作用,光焕有光焕的作用。虚云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我光焕佛法。1948年我在南华寺接了他的法,第二年做了南华寺的方丈。那时虚云老和尚111岁了,他从百里之外的云门寺步行来为我送方丈座。

羊城晚报:南华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道场,之后形成了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五大流派,因此南华寺有“祖庭”之称。您在南华寺接虚云老和尚的法,成为禅宗临济宗的传人,您是第几代?

本焕长老:第44代。羊城晚报:本老,在您的经历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来果禅师。他对您的影响又是怎样的?

本焕法师:来果老和尚与虚云老和尚齐名,是当代禅宗两大宗师,都是已经明心见性了的。1930年我到了扬州高旻寺,在那里参禅七年。来果老和尚对我最好,教导我苦修苦练。我给他当过侍者,也当过衣钵,他要我在高旻寺当方丈,可是我发愿去五台山修行。

羊城晚报:据说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同本老的缘分也很深。

印顺法师(本焕长老的弟子):1986年落实宗教政策,光孝寺庙产归还佛教界,是赵朴初居士礼请本老出山任光孝寺住持的。光孝寺是六祖惠能剃度的地方,地位崇高。当时庙宇年久失修,佛像法器严重毁坏。在主持光孝寺的十多年中,本老不负使命恢复了光孝寺。本老先后修复和新建的寺庙共有11座,修建深圳弘法寺时,也是赵朴初居士亲自礼请本老再度出山主持大局的。

羊城晚报:本老出自前辈高僧门下,自己也修成高僧了,现在是弘法寺的镇寺之宝了。

印顺法师:他是佛门泰斗。不仅仅是弘法寺的,也不仅仅是广东的,他是整个佛教界的宝。

羊城晚报:称本老为“佛门泰斗”有来历吗?

印顺法师:有来历的,国家领导人都这样称呼他。

羊城晚报:刚才我参观了弘法寺的佛堂,发现没有罗汉。为什么?

本焕长老:我跟你讲,我这里是不供罗汉的。为什么呢?罗汉是“自了汉”,他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断除自己的烦恼,自己好了就行了,他不理众生,不去救度众生。我这里要供菩萨,菩萨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我们弘扬佛法是要利益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救度众生的。

羊城晚报:那罗汉有意见怎么办?

本焕长老:罗汉有意见?呵呵,那他有意见就找我吧。我就批评他,你为什么不救度众生,不解救众生的痛苦?我修的11座庙,供的都是菩萨。

羊城晚报:原来佛门中也有自我批判意识呵。

佛门苦修与参禅方法

羊城晚报:六祖惠能是讲“顿悟”的,就是成佛不一定通过苦修,也可以达到顿悟。您年轻时在扬州高旻寺,在来果老和尚的教导下静坐修悟心法,不躺不睡,硬坐91天“不倒禅”。后来您从保定起香,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到五台山后又三步一拜,拜完了五个台顶。之后又闭关修行3年。您是经过长期苦修的,请您说说顿悟与苦修的关系。

本焕长老:惠能大师的话要这样理解,那些用功用得好、一闻就开悟的人,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不管快慢,总是要走;几时不走,几时不能到。所以我们佛教,最主要的不是讲,最主要的是要行。

我们一定要行才能到家,不行不能到家。释迦牟尼佛是皇宫的太子,他出家以后,还要解六年苦根。怎么要用六年时间去除苦根呢?我们要了生脱死,不是随便马马虎虎就能的。他六年坐在深山,芦苇穿膝,一天吃一麻一麦很少的食物,通过修行去除苦根,他成佛了。他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要想成佛,就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地修行。我们成佛的事情,同社会上人才成功的道理是一样的,没有坚忍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你要成为一个高级人才,要想做成一件好的事情,做成一件大的事情,一定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才能成功。

羊城晚报:您打坐“不倒禅”,能够做到七七四十九天“夜不倒单”,这种苦行真厉害。

本焕长老:都是人为的嘛,那时就是一个凳子,没有床的,没有床怎么倒?

羊城晚报:您三步一拜去五台山,在这过程中悟到了什么?

本焕长老:悟到了什么?三步一拜,不过就是恭敬菩萨。

羊城晚报:您的弟子印顺法师告诉我说,“老和尚说的都是法,我们说的都是话”。您刚才这两句话是有禅意的吗?

本焕长老:我不知道。羊城晚报:什么是“禅”?

本焕长老:什么是禅呢?“禅”,就是“禅那”,翻译成“静虑”,就是我们思想清净地去来回思虑。又翻成“思维修”。

羊城晚报:参禅参到什么程度算是“悟”了?

本焕长老:开悟有大、小之分。我的宗门之下,大悟十八,小悟无数。为什么我这样讲呢?我们对于一桩事物不明了,最终明白了,这就是一种“悟”,这是一种“小悟”;“大悟”是彻底明心见性。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羊城晚报:参禅有什么方法吗?

本焕长老:禅宗强调一个“疑”字,就是起“疑情”。“疑”字从哪儿提起呢?从一个“不明白”上提起。当你在这个“不明白”上认真地疑起来,来回地参究,它就是止,就是观,它是直指心性的。所以,“疑情”起来之后,它是很有力量的,很有滋味的。它可以不疑而自疑,不参而自参。你越是参越想参,越参越高兴,直到疑成一团,突然来一个桶底脱落。

“人间佛教”提法来自太虚大师

羊城晚报:“人间佛教”的提法有来历吗?

本焕长老:“人间佛教”是太虚大师提出来的,后来又经过赵朴初居士等人的发扬,使“人间佛教”成为当代佛教的发展方向。太虚大师是民国时代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看到当时的佛教非常落后,寺庙因为贫穷经常靠做经忏挣收入,拿为死人超度的收入来维持,所以他说佛教那时是为“鬼”和“死人”服务的。也是因为如此,太虚大师提出要用佛教来解决人生问题,佛教要为活人服务,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就是成佛在人间,人成佛成,是为真现实。这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经过赵朴初居士等人的完善,爱国爱教也成为“人间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羊城晚报:在佛教理念里面,对和谐的概念怎么理解?

本焕长老:和谐的概念很好,是人的修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人人讲和气,不要斗争,斗争就麻烦了。佛教讲友爱,众生都是平等的。在佛教中只有人能成佛,牛呵马呵都不能成佛,所以人是最高贵的,最不可思议。你觉得呢?

羊城晚报:我觉得人不可思议,佛更不可思议。

本焕长老:你觉得佛不可思议,那你就要好好研究佛教了。我送你一本佛经,是我在72年前用血抄写的,这是影印本。你可以从这里开始学一学。

割指刺舌书写血经20余万字

羊城晚报:谢谢您。(念)“民国26年五月吉日忏悔释子本幻发心刺血敬书五台山广济茅蓬”。广济茅蓬在哪里?

本焕长老:就是五台山碧山寺。民国26年是新历1937年,是我72年前写的。

印顺法师:老和尚在五台山住了10年,一边念经文,一边刺舌血、刺指血写经文。他抄写了《楞严经》10卷,《地藏经》3卷,《金刚经》、《普贤行愿品》和《文殊师利法五子经》等共20卷,写血经文字20余万字。

羊城晚报:是像医院针刺采指血那样吗?

印顺法师:是用剪刀把指头剪破,用针刺舌根,这样就有比较多的血流出来,旁边有人拿碗及时接住搅拌。边搅拌,边蘸血书写经文。僧人写血经的事例历朝历代都有,但是用血写经20余万字的却极少见,这是古今的奇迹。

羊城晚报:呵呀,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印顺法师:是对佛典的恭敬。你读读老和尚写的前言:“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高积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财物,以‘但愿众生得离苦’,而‘不为自己求安乐’。”这本血经,他自己每天要诵38次。

羊城晚报:本老,您当年“不惜身命”抄写的这些经典,都保留下来了吗?

本焕长老:我抄写佛经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后来我寻找过,始终找不到。1987年1月1日,当时我是广州光孝寺的方丈,这天从终南山来了个和尚要求“挂单”(意为到佛寺中借宿)。那时寺庙刚刚恢复,住房紧缺,难以留他。他对我说,我是特地为了送一部经来的。我因为一直在寻找我的血经,所以有点感觉,叫他打开来看,结果令我难以相信,这就是我的血经,是其中一部《普贤行愿品》。这个和尚舍命保全了它,还送了来,我非常欣慰,也非常感激他。至于其它的血经,至今还没有下落。

当右派坐牢狱仍说“很好很好”

羊城晚报:您是出家人,怎么会在1958年被打成右派呢?

本焕长老:我讲给你听。抗日战争时期,我在五台山大庙碧山寺当家。我当了家后,就在山上栖贤寺的一个关房闭关三年,读了100多卷《大藏经》,并且连续做“焰口”(一个饿鬼的名字,“做焰口”是救拔饿鬼、超度亡魂的一种佛事仪式)施食一千台,超度抗日阵亡将士。那时有一个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到了五台山,他被日本兵看见了,这个八路军是个营长,他跑到我住的关房里,我把他藏匿起来。日本兵来要人,我跑到外头说,没有人来呵。于是日本兵走了,我救了那个营长。

羊城晚报: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变成你当右派的理由?

本焕长老:那时五台山,白天来日本兵,夜晚来八路军。我是大庙当家的,难免要应付日本人。他们抓住这一点,我就够资格当右派了。1958年我还因为宗教方面的问题说了实话,那时也是不行的,当时的报纸也有报道。

羊城晚报:您当右派吃苦了,您怎么看这个吃苦?

本焕长老:我当这个右派,坐牢了。虽然坐牢的名声很不好听,实际上很好很好。很好是什么原因呢?当右派,在外面就要被斗争,而把我关起来,也没打我一下,也没批评我一句,一个坏事变成了很好的事情,躲过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劫。

羊城晚报:坐牢时还诵经念佛吗?

本焕长老:不行啰,要是诵经那就是还在迷信,那时佛教是迷信。但是我在思想里面念,他们是看不到的。


来源: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0008&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焕长老与佛教(杂谈)

时下禅宗一直非常流行,不仅在佛教界里,而且社会上也对禅宗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与出版界在出版禅宗的著作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让禅宗的影响更加普及,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禅宗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民族化的佛教宗派,在中国佛教中一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本焕长老是禅宗大德,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禅宗亦称“心宗”,因为它讲心性,其特点是“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见性成佛”。也正是由于禅宗的不立文字特点,很多人都以为禅宗是不讲修行的宗教,因为禅宗的祖师大德曾经说过,行、住、坐、卧皆为修行,劈柴担水皆是妙道,禅宗的解脱注重的是在当下成佛,所以专门的修行并不重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为禅门泰斗本焕长老,他就是一位非常注重修行的僧人,而且就是由于有了高深的修行,才受到禅门内外的尊敬,做了弘法寺的开山祖师。修行是禅宗里面最重要的方法,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禅宗。对此本焕长老做了一个比喻,他说:“比方我们去广州或香港,这一千里路,我们是坐飞机、火车、搭汽车,还是步行?当然我们坐飞机最快了,是不是啊?火车要慢一点,汽车更慢一点,步行就更慢了。但是不管快慢,总是要走;几时不走,几时不能到。所以,我们佛教,最主要的不是讲,讲得再好,那是假的;最主要的是要行。我们一定要行才能到家,不行不能到家。”

对于修行,本焕长老认为重要的是修心,这也是禅宗最显著的一点。他在《1996年在台湾为居士开示》中指出,禅就是我们思想清净地去来回思虑,可以在这个思想上去来回思维,去修它,也就称为禅。禅宗的特点就是悟,“如我宗门下,大悟十八,小悟无数。” 我们对于一桩事物不明了,最终明白了,这就是一种“悟”,这是一种“小悟”;“大悟”则是彻底明心见性,可见二者完全是不同的。悟是一种过程,是修行的最基本的方法,如何去悟,本焕长老对此做了很好的说明。他说: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门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禅宗修行一门,重在用心,如何用心,就是要去“参”,要了生死,就要参透生死,只有将生死看穿,才能超越生死,这就是禅宗教人如何去认识生死的办法之一。参的过程就是悟的过程,起疑生情才能有悟,本焕长老强调的要“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恰恰是抓住了禅宗修行的关键,也为修行的人指出了一个用功的重要方向。佛教的修习方法很多,号称八万四千法门,但是从禅宗的角度来看,众生之所以有各种挂碍,不得解脱,皆是因为心在起作用,因为有了一颗染污的心,所以心中就有了执著,终日想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将人本具有的那颗原本清净的心给遮蔽了,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执著,将原有的那颗明亮本净的心给找回来。本焕长老尤其强调了这一点,他说:“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不论用那一法门,都是为了降伏其心。降伏什么心呢?就是降伏我们尘劳、烦恼、无明、贡高、嫉妒、人我、是非,这一切一切的心。”

根据众生现在的根机,本焕长老把它与古人作了比较,认为“禅宗这一法,现在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在这门下,依此用功办道,开悟的人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了。在过去唐朝、宋朝、明朝,甚至于清朝,还有少数开悟的,像虚云老和尚和来果老和尚都是属于清朝的——这以后,开悟的都没有听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本焕长老指出,这是因为“我们用功的人要达到这种功夫,不是一下能做到的。当然过去古人、祖师,都是一闻就开悟。一闻就开悟,那是在什么时候?那是在唐朝到清朝,那个时候的人善根深厚。可是我们现在,越到后来,众生的孽障越深重,善根福德越薄。要知道,那些用功用得好,一闻就开悟的人,已经走了很远的路。”本焕长老的这个结论,并不是没有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过得越来越好,享受程度也越来越高。物质的进步,不仅让人们的追求也越来越多,相对来说,对精神的追求则越来越少,于是在这种环境下,能够真正去思考人生的真谛,为了解决生死问题的人当然也就不多了,所以在本焕长老眼里,有善根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善根人虽然比过去少,这就更需要现在的人去更加注重修行,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磨励,他强调“我们的智慧是修得来的,我们越修,我们的智慧就越大;我们的福德是培得来的,多培多得,少培少得,不培就没得!这是个人的事情。我们佛家讲即心是佛,自己的心就是佛,成佛是求自己的心,是向内去求;而不是讲去求他人的心,不是向外去求,向外求是心外求法,即是外道知见,实际上什么都求不到。”在当代物质条件丰厚的环境下,参禅求悟并不是没有用,因为精神的追求始终是人们的内心诉求,总有一些人在孜孜不倦地探索人生的真谛,佛教是予人解脱的宗教,它的宗旨就是让人求得内心的解脱,所以本焕长老勉励大家:

不管开悟不开悟,今天大家在这里真真实实地参禅,一心一意地用功,必定是有好处的。为什么?参禅就好比往家走,你今天也走,明天也走,一天到晚不停地走,总有一天会到家的。像过去那些一闻就开悟的祖师,那是因为他原本已经走到家了,或只差很少一点儿,一转过身来,再走一步就到家了。所以我们现在,不论自己是已经走了十里,二十里,一百里,都要打起精神来努力前行。参禅这一法是祖师留下来的,过去有很多人开悟,得到这一法的利益,我们能够依着这一法去走,是一定不错的,或早或晚,我们大家都能到家。用功时有一点要记住,切切不能有执著。宗门下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切都要斩得干干净净的,什么也不可得,哪怕有一丝一毫的挂念也不行。如果贪念一个什么东西,这也就是个生死。过去古人讲:“去年穷,不算穷,还有卓锥之地;(卓锥之地,就是过去老太婆纳鞋底用的锥子那么大的地方)今年穷,穷到底,卓锥之地也无。”我们参禅的人,用功就要用到这个地方,才是真实到家。(《2004年北大演讲录》)

本焕长老对大家的期望,实质上正是反映了当代佛教出现的问题,这就是怎样面对现在的众生来应机说法,社会条件的改善,佛教也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怎样去把握,怎样去适应,不光是佛教,乃是整个传统宗教都遇到的问题,所以在现代禅宗里面,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禅法,有现代禅、生活禅等等。本焕长老仍然是坚持了古代传统的参禅模式,为了适应现代人的根机,他不仅劝人参禅,而且还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认为“我们用功的人,首先要从静中,对于我们的功夫有把握。怎么叫‘有把握’呢?静中你一坐下来,把功夫一提,哎,功夫就现前,哪个疑情就现前。但是这个疑情,有时现前,有时不现前。有时提起时间不长,马上又没有了。所以我们用功的人,最主要要有惭愧心。古人讲,我们用功的人要“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有痛切的感受,用一颗真切的心来修行。所以,古人来求法,来用功,他那种思想可不是随便的。”有序渐进与有重点的参禅,虽然不能做到“一闻开悟”,但是对现代众生来说,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办法,所以本焕长老的开示,自然也包含了禅宗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法门。

参禅是传统禅宗的一个法门,但是到了明代以后,念佛禅开始流行。据说念佛禅的推行,始自于明初的楚山绍琦禅师,之后广为流行在中国佛教界里,到了现在,参禅与念佛成为现代禅佛教的两大法门。所谓的念佛禅,指于坐禅之际兼行念佛的行法,它是禅与净土思想相结合后的产物。按照禅宗的说法,参禅悟道是要有根机的,所以参学禅宗的人不多,因为没有根机的人占有多数。但是不参禅并不等于不可以学佛学禅,根机不够的人,还可以学习念佛禅,通过口念或观想佛名,同样也可以达到登莲台、获解脱的境界。

本焕长老对念佛禅也有修习。他解释念佛的原因说:“永明延寿禅师有一个《四料简》:‘有禅有净土,有如带角虎。’就是说我们坐禅的人,如果再念佛修净土,就如本已威猛的老虎又带了角,那岂不是更厉害嘛!我是1930年出家的,算来出家已经六十多年了。这六十年来一直习禅,但我自己的回向,还是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我现在没有把握说将来一定做什么,所以要念佛,要阿弥陀佛的愿力来摄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1996年在台湾为居士开示》)我们所居住的现实世界是“秽土”、“尘世”,佛所居住的地方是“净土”、“佛国”,阿弥陀佛所在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中之净土。人们只要生前口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在死后往生西方净土,达到解脱。这么好的一个极乐世界,当然是众生所向往的地方,本焕长老与前贤一样,也主张禅净合一的思想,并把念佛作为身后的唯一归宿。他不仅自己念佛,也劝人念佛,既使在寺院里打佛七,坐禅精进修行的时候,他的开示仍然是劝大家念佛,每天开示的最后一句都是以“赶快念佛”作为结束语。他认为:“大家能在此念佛,实在不容易。这是大家宿世福德因缘深厚,善根具足,才能到这里念佛,不然,深圳几百万人,只有您们来这里念佛,这是不可思议的因缘,大家要珍惜。”(《1998年弥陀圣诞佛七初日过堂开示》他进一步指出,“因为佛在因地,他去忉利天,给他母亲摩耶夫人说法,摩耶夫人看到娑婆世界的众生很苦,就问佛,有没有好的法门,让娑婆世界的众生学佛,离苦得乐。佛告诉摩耶夫人,西方世界有阿弥陀佛,念他的名号,就可以离苦得乐。后来,佛自己说了《阿弥陀经》,救度十方众生。”(同上)念佛也是一个培福的过程,“我们修行,要培福。培福要心量大,要有大心,不能限于小家,要心想天下,要有无量众生,所以说,要发大心,度无量众生,我等都是佛子,要向佛学。所以今天念佛,不可生私心,要心怀众生,一定要生西极乐世界。” 他尤其强调:学佛、念佛,最紧要的是信、愿、行。为什么要“信”呢?信是一切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要信,还要有大愿力,日日行终究可以到,于日日中,吃喝拉撒睡都在念佛。一天二十四时,要时时念,心念不断,念念不断,要念成一片,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成就。检查自己是否如此,若思想跑了,即为妄想。若知道妄想还好,是在用功,若不知道用功,就没有功夫。人一生几十年经历的事,大都是妄念所成,念佛时间太少,念佛为粗妄想,妄想又翻业识,有佛无妄想,有妄想无佛。要有佛无妄想,才能打成片。信,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狂语、不疑语者,一切大愿,一切大行,终能成就,一定能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大家念佛。(《1998年弥陀圣诞佛七初日过堂开示》)


本焕长老怀揣大志向,发大心,将大乘佛教的利他精神与念佛精进的修行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正信与正行的关系,这不仅给了修行者信心,也提升了行者的境界,还将永明延寿提倡的“有禅有净土,有如带角虎”的禅净合一的思想真正发挥出来,这在当今禅门世界,实属希有,令人赞叹。

将念佛与普贤精神结合起来,也是本焕长老念佛思想的一大特色。在本焕长老看来,普贤菩萨的经典是同登西方最好的经典,“《普贤行愿品》是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好的。为什么呢?它的后面有一段话:‘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觉得诵《普贤行愿品》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好。”

(《1996年在台湾为居士开示》)他又说:“我现在一切时间所念的经,都是《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本经是成佛的根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都是为了我们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很了不起。我们临命终时,世界上的事情都不能跟到我们,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时即见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这些大菩萨,诸上善人,共所围绕。”(2002年深圳信德图书馆开示)

佛教的根本目的是解脱问题,对每一个人来说,都要思考我从哪来,我到哪去的问题,特别是对已经处于垂暮晚年的老人来说,我到哪去会引起更多人的思考。佛教的净土理想就是给我到哪去提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因此老年人尤其信仰净土,试图把离世以后的灵魂送至一个更好的世界。本焕长老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且身体力行地在从事这项修行的活动。他指出“围绕你这个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到自己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七宝池的莲华之中,华开见佛,得到阿弥陀佛摩顶授记。你们想想,这个多难得!多高兴!多庆幸!为什么?我们从无量劫,生了死,死了生,滚来滚去,滚到现在。现在能够闻到佛法,这样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要说是生到上品上生,马上得到阿弥陀佛摩顶授记,就是下品下生,也再不用流转生死,已超出轮回,一生成佛。”


(《2002年深圳信德图书馆开示》)按佛教的说法,现在众生都生活在末法期,在这个时期的人,由于根机浅薄,因此对佛法的薰习尤其重要。能够得到佛法的人毕竟不容易,因此佛教要说佛法难闻,人生难得。本焕长老是有大根机和大悟性的人,几十年来的不间断修行,已经把他薰染成随心所欲的大成就者了,他的修行经验和体会,一直是众生所要学习与追求的。佛法并不是难闻,也不是难修,关键是你去如何体会和参,本焕长老特意指出,缘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它不可思议,又不能不有,“要知道结缘很紧要!很紧要!为什么很紧要?缘比什么东西都好,比金钱都好。为什么?金钱是世间上的,是有漏的。我们结下的缘是无穷无尽的,今生结了缘,直到尽未来劫,直到将来去成佛。要知道,我们有缘才能来相会,没有缘就不能相会。释迦老子也不能度无缘的众生,成了佛尚不能度无缘的众生。我们在因地中要多培福多结缘,将来成佛的时候才有众生可度。”

(《2002年斋堂过堂讲话暨佛七结束日开示》)缘是互为因果的一个基本条件,佛渡有缘人,欲要解决身后的问题,只有与佛结缘,才能共渡,最后往生西方。

《普贤行愿品》最重要的是要人发愿,发愿也是发心,本焕长老修习普贤,愿力甚大,果报亦大,因此对佛教的贡献尤大。大乘佛教不是自了汉,要求不仅自己成佛,而且还要让别人成佛,众生渡尽,方成正果。本焕长老非常重视这一点,他一再告诫弟子们,“所以我们讲成佛,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教化众生,救度一切众生。令我们一切苦恼众生,早早的脱离这个苦恼,早早成佛就好啦!所以讲来讲去,最主要还希望大家要发心,大家发心呢?我讲说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那你们有没有这个愿呢?那是你们各人的思想不同,各人的愿力不同。因为既然各人的愿力不同,各人有各人的自由,不能强勉哪个人非这样不可。没有!为什么?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对治我们众生的这个病,有无量的众生,所以就有对凡夫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要知道,每一个法门,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救度一切众生。”(《2002年斋堂过堂讲话暨佛七结束日开示》发愿或者发心的基础是要有正信,这就是说要有正确的信仰,不能相信邪说,要按佛所说去做,“我们今天,主要是要有信,但是这个信要有正信,不要邪知邪见,形成了邪知邪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但是我们有了信以后,还要我们有愿力,愿力是什么?刚才我讲了,各人可以有不同的愿力,我现在是希望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你们不一定都跟我一样。你们各人有各人的愿力,但是有了信有了愿,那就还要行。那不行就不能到家。讲个比喻,比如我们到北京,一千里路。如果坐飞机去很快就到了,如果坐火车要慢一点,如果坐汽车要更慢一点,如果火车、汽车都没有,那就步行喽。

但是步行虽然慢一点,他还是可以到家,最怕的还是说到家到家,还是坐在那里不动,不知何时能到家。所以一定要行,希望大家好好地行,讲来讲去,最要紧还希望大家好好地发菩提心。早早好好地行,那将来我们都可以到自己希望的家。”佛教讲三学,信徒既要有闻思修,也要有信行果。闻听佛法,思考佛理,修习禅定,是佛教徒的三件大事。生起正信,从事正行,而得正果,是佛教徒的实践观,本焕长老的大智慧已经较好地解决了佛教的信行果的关系,为后来修学佛法的人,指明了如何去做的问题。



来源: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0016&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焕长老谈佛教与慈善事业

诸佛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怀救度一切众生。我出家80年来始终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悲愿行化于世间,并把这句话亲自题写成条幅悬挂在方丈室。佛教所奉行的慈善事业,就是指从事慈悲善行的事业。佛教寺院本身就是一个慈善机构,因为任何一个人只要踏进寺院,见了佛陀的慈悲庄严,都能生起善念,而达到教化、救济心灵的作用。佛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慈善家,佛典中慈悲助人、护生救苦的思想与事例,比比皆是。

深圳弘法寺毗邻港澳,珠江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外的香客到这里来的很多,香火旺盛,各方施舍多。有人问我这钱如何用?我一个百岁老人,睡觉只要一张床,饭有三顿,房有一间,穿衣有几件袈裟就够了,十方供养的还是要回报给十方。弘法寺的钱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建庙安僧,这是以道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二是用于弘扬佛教文化和推进慈善事业。深圳弘法寺1985年始建,1992年建成开光迄今,我已在广东、湖北、江西、山东等地恢复或新建、接管十多座寺庙;用于弘扬佛教文化和推进慈善事业的钱至少也在6千万元以上。寺庙的钱来自四面八方,我们只是将这些钱用在了应该用的地方,为众生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众生得了寺庙慈善事业的照顾,改变了境遇,也意味着我们种了福田,报了众生恩。同时,也为国家分忧解难,报了国恩。我经常告诫弟子: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这就是我们出家人的慈善观。

你们问我佛教与慈善事业有什么渊源?凭我一个一百有一岁的小和尚的修行经历来看,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理论依据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一是佛教菩提心慈悲度世理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的方便中,佛教的慈善事业是其一。《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慈悲即是拯救正在饱受困苦折磨的生灵,并使其生命充满永恒的快乐。佛教种种修持法门,乃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圆融运用,都与慈悲理念密不可分,因而慈悲度世的精神是人乘佛教之中心,是一切菩萨道的基础。二是佛教利他情怀的布施精神,布施为佛教徒实践佛法的四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首,是由凡入圣,到达涅槃彼岸的必经之路。对于布施者——无论是法施(即传播佛法)还是财施(救济贫穷等福利事业及公益事业)而言,要求做到“三体轮空”,即不求功德,不期回报,将布施作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是我们成就佛道之必须。三是佛教的福田思想,种福田为了圆成福德(佛陀的福德是圆满的),大致为敬田和悲田。敬田即护持佛教,尊重人伦师道,对三宝父母师长的供养等。悲田是对病者、贫穷、孤老以及动物的爱护与布施收养,以及利益他人的公共福利事业等。四是佛教的报恩思想,即我的生存,所有与我有关的有情无情均予我有恩,析之为四恩,即三宝恩(宗教性)、父母恩(家庭性)、国土恩(自然性)、众生恩(社会性)。总之佛教认为慈善事业是报效四恩、成就佛道的法门,是实践佛陀教法的基础,是传播佛教的保障。

佛教主张悲悯众生,提倡布恩施惠。诸法之本性,既不应有人我之分别,亦不应有物我之分别。世人之追境逐欲,求名为利,自寻无尽之烦恼,实为自我清净本性之迷失。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对于每个人来讲,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试问,世上有哪一个人不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的?佛教是以布施心去转化贪欲心,佛教认为人世充满痛苦,但佛教并不否定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以及人们必要的物质生活。他只是要人们不要迷执于物相,沉溺于物欲。人类创造的财富。归根结底是属于全社会的,对于个人来说终究是身外之物,不仅不可执著贪求,更应发心施舍,还之于社会大众。一个迷执于自我的人,必然把追求个人身心之欲求放在首位,这样他也就把自己封闭于自筑的牢笼中,终日用尽心计谋略,落得个无穷得失烦恼,而终归于空虚茫然的人生。若能打破我执,视人我诸法平等无二,行慈悲利他之行,则必将体现出自我的真实价值,识得清净本性之自我的本来面目。

慈善是僧人修持和弘法的方便法门。

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项主要内容,是菩萨的正道,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是僧众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的途径。位于六度之首的是布施,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布施有三种之分:第一种是法施,即以清净心为人宣说如来正法,令闻者得法乐,资长善根之功。第二种是财施,此中又分两类:一是内财施,即以自己头目脑髓,以至整个色身施于众生,如释迦如来在因地中行菩萨道,曾割肉喂鹰、舍身饲虎;二是外财施,以自己所拥有的衣食财物施予有情,令彼不受饥寒的痛苦。第三种是无畏施,即众生若有种种灾难怖畏之事,能够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免去内心的怖畏。财施仅能救急,不能救穷,只有治标而不能治本,真正的慈善事业必须能彻底解决受难者的痛苦。佛教基于世人迷昧因果,在烦恼苦海中轮回不已,因而广说缘起中道、因缘果报的道理,期望众生在正知正见下,转烦恼为菩提,化悲怨为力量,建立幸福快乐的人生。

慈善不是佛教的最终目的,惟有奉行三皈五戒,四摄六度,自净其意,引人向善,乃至最终圆成佛果,才是佛教的最终目的。

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慈善事业固然重要,但教育、文化更重要。除了财物的布施,我们还要协助教育受难者的道德、品格,从旁辅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努力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而我们更应该发挥宗教净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的功能,救急不救穷,做好佛教六度圆融的慈善事业。



来源: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0020&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焕长老在印顺法师升首座 代方丈仪式上的开示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师父、各位护法居士、各位居士:

我本人42岁在南华寺当方丈,今年102岁,当方丈当了60多年,在佛教历史上可以说是很少的。即使当了60多年,但是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还有什么任务呢?我还要修两个万佛宝塔,两个千佛宝塔,还要修一个万佛殿……真的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但为什么现在不去完成呢?岁月毕竟不饶人啊!古人讲: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我本人老了,这个身体已没有办法来完成这些任务。所以我要把我的任务交给年青的接班人来完成。我的接班人就是印顺。现在由他任首座代方丈,让他来负责完成我没完成的这一切任务。


从今天开始,以后寺内、寺外的一切事务都由我徒弟印顺来替我负责。但是重要的大事情,还要跟我商量一下。为什么?因为我已经活了一百多岁,在佛门里也有好几十年,我见的多了,有很多处理事情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帮助你们年青人更加成熟起来,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我的意见是可以供你们参考的,所以和我商量是有益我们大家的。我们为了利益众生,教导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一切众生,才能把我们的菩提华果润泽众生,没有众生一切菩萨都不能成佛,所以说我们的任务还是很重的。我希望印顺代方丈要把这一切重要的任务都担当起来,担当起来不仅仅是完成我没完成的任务,而且是完成佛陀的任务,是完成我们这个弘法寺常住的任务,这也是全寺僧人共同的家务。

我希望各位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居士、各位师父、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大家要支持他、拥护他,帮助印顺代方丈,把这些大的任务都完成。这不是替我来完成,是替佛家来完成,替弘法寺来完成,目的就是教化众生。这些大事务都是为众生完成的,所以我们的任务还是很重很大的,需要各位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居士,尤其是各位护法居士的大力支持。做好了这些,不是我得好处,也不是印顺代方丈所得好处,是大家的好处。我们的菩提华果都是属于众生的,没有众生,一切菩萨都不能成佛。要知道我们成佛的福德因缘,都在众生当中。我希望大家都来发心,教导众生,利益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一切众生,那么大家一定功德无量!我今天宣布把这个方丈的重大任务,交给印顺代方丈,希望他荷担如来家业,把这个任务搞好!

希望各位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居士、各位护法居士大力支持,大家护持就是最好最好的支持!

最后我再次感谢各位!


来源: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0023&fromuid=10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3 18:24 , Processed in 0.160597 second(s), 15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