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不思议

[禅修]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例

1、本書所收錄及引用的巴厘語經典,包括《清淨道論》,全部直接從巴厘語三藏及其義注中翻譯過來。若與現行流通本略有出入,不足為奇。
2、本書所採用的巴厘語底本為緬甸第六次結集的羅馬字體CD(Chaññha Saïgàyana CD (version 3), 簡稱CSCD),同時也參考了斯里蘭卡的傳本。
3、為了尊重巴厘三藏的權威性和神聖性,本書對巴厘聖典(Pàëi)的中文翻譯採用了直譯法,並用“宋體”字標示。對於《聖典篇》中的某些經句,則以註腳的方式將該經義注(aññhakathà)的解釋一併意譯出來。
4、本書在直譯的聖典文句中,凡加上方括號[ ]者為補注,即編譯者在翻譯巴厘語時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加入的中文。
5、書中對有些巴厘語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將根據巴厘語的實際讀音而採用新的音譯法。為了照顧部分讀者,在這些專有名詞第一次出現時,有些也在其後附上羅馬體巴厘原文和相對應的北傳梵語古音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6、為了方便讀者對讀巴厘原典,書中在譯文之後往往附有巴厘語原典的出處。對於律典和論典,這些序號是第六次結集的緬文版巴厘三藏(CSCD)的章節序號;對於經藏,這些序號則為經號(見下表)。
7、本書所附的巴厘原典出處,多數使用縮略語。其縮略語所對應的原典茲舉例如下:
·Pr. = Pàràjika
律藏第一冊·巴拉基咖
·Pc. = Pàcittiya
律藏第二冊·巴吉帝亞
·Mv. = Mahàvagga
律藏第三冊·大品
·Cv. = Cåëavagga
律藏第四冊·小品
·Pr.A. = Pàràjika-aññhakathà
巴拉基咖的義注
·D = Dãgha-nikàya
長部
·M = Majjhima-nikàya
中部
·S = Saüyutta-nikàya
相應部
·A = Aïguttara-nikàya
增支部
·Ps = Pañisambhidàmagga
無礙解道
·Dhs = Dhammasaïganã
法聚論
·Vbh = Vibhaïga
分別論
·Pp = Puggalapa¤¤atti
人施設論
·Vm = Visuddhi-magga
清淨道論
·Mv.108 = Mahàvagga, CSCD. No.108
律藏·大品 緬文版 第108節
·A.8.2.10
增支部 第8集 第2品 第10經
·Vm.1.14 = Visuddhi-magga, Vol.1, No.14
清淨道論 第一冊 第14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0-20 22:57 编辑

聖典篇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1]


[1]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无论是受戒、读诵、讲经、闻法等正式场合,还是在经典的题首,都会用这句话来向我们的佛陀、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致敬。其大致的读音为“那摩达思,帕嘎瓦多,阿拉哈多,三马三布他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念處經[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古盧國名為甘馬薩曇馬的古盧市鎮。
在那裏,世尊對比庫[2]們說:“諸比庫。”那些比庫回答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說:


[1] 大念处经 (Mahàsatipaññhànasuttaü):译自D.22; M.10。
世尊在该经中说:有一行道,能清净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如理,现证涅槃,此即是四念处:于身随观身而住,于受随观受而住,于心随观心而住,于法随观法而住。接着教导了四念处的21个禅修业处:身念处14——入出息念、威仪路、四正知、厌恶作意、界作意以及九墓地观;受念处1;心念处1;法念处5。
修四念处即是修止观。止观是依禅修的次第而说,四念处则是依禅修的所缘而说。在此四念处中,身念处包括修习止业处(samatha kammaññhàna)和观业处(vipassanà kammaññhàna),受、心、法三种念处只是修习观业处。
由于本经教导修习止观的完整方法,在上座部教区备受重视、教导与修习。

[2] 比库: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有行乞者、持割截衣者、见怖畏等义。即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之男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bhikùu音译为“比丘”、“苾刍”等,含有破恶、怖魔、乞士等义。其音、义皆与巴利语有所不同。
现在使用“比库”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使用“比丘”、“比丘尼”指称源自梵语系统的北传僧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總說
“諸比庫,此一行道[1],能清淨有情,超越愁、悲,滅除苦、憂,得達如理,現證涅盤,此即是四念處。
哪四種呢?諸比庫,於此,比庫於身隨觀身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憂;於受隨觀受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憂;於心隨觀心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憂;於法隨觀法而住,熱誠,正知,具念,調伏世間之貪、憂。
——總說結束——


[1] 一行道:巴利 eka(一;单独)+ayana(行走;走向;道路)+magga(道路),意为单向道,独行道,单独的道路,通往唯一之道。对此,义注举出了以下不同的释义:
1.单向道:此道乃单向之道,而非双向性的道路。
2.独行道:应单独行走之道。单独,即以远离、独处之心舍离人群众会;行,即前进,或谓由此轮回走向涅槃之义。
3.独一之道:独一即最胜者,亦即世尊,因世尊乃一切有情中之最胜者。这条道路虽然也有其他人行,但世尊乃是其开创者故。
4.独有之道:唯有于此法、律中才具有,乃外道所无者。
5.通往唯一之道:虽然在初始阶段有各种不同的入门修行方法,但到后来都只通往唯一的涅槃。因为导向唯一、最胜的涅槃,故为一行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26 08:39 , Processed in 0.23138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