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88|回复: 8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打坐中见魔女跳脱衣舞如何处置? 一一 回师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人间按:此篇回家人讲解了四种清净布施,极为殊胜!即能施清净、所施清净、能受清净、所受清净。三体轮空并不是在心外,那可是刀刀开向自己的心喔!接下来讲了回家人的实修法门,如果你还没听他讲过,那可一定要看了哦:“戒忌用力的严持戒,无一切相的广布施,无力可用的心念佛。”
  有人说学佛后无情了,哈哈,真是蚂蚁之心度须尼量,学佛后,人则更重情了,只是学佛者已了达无碍,知道如凡夫那样的情,就会害死他深爱的人,让他深爱的人去受很重六道轮回之苦,而不去爱他,甚至不着自己内心深深的情素,在他深爱的人身边指点他,让他也走出六道轮回来。
  记得当地一位做传销的,一日到寺中,看见出家师生活苦,如是发心,拿出了自己的产品,供养布施给出家师,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客户,纷纷向自己要货,心中欢喜,以为这是布施出家师的原因,到处宣传,如同迷信,其实不论你执着不执着这布施,他的因果依然存在,只是你不执着,那你虽依然受好的果报,所做的是功德,如执着,也依然受好的果报,但所做的是福德。
  一类是什么都通透了,了知一切圣凡,无不同一自性含生,(也就是证到明心见性,识得本心了,通达无碍,也就是证的八地以上的境界,)但这类人只 是摸到了自家鼻子,往下还要彻底照空自己的无明老家,随顺住如来大光明海。(也就有了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的讲法,)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佛陀讲了三种较适合我们的方法,但在末法现在,用幻观进入慈悲轻安的境界,随顺进入如来大光明海是比较现实的,(当然也要余下那两种配合,)
  现在修行人,多找稀有捷径,不喜从自己的心性恶习下手,将好端端的大乘佛教变成迷信,无有是处。
  记得打坐时,在境中见一魔女,跳着那什么舞,说要拉下我来,我只好说,有本事你把大日如来拉下来,让他老人家也心动,说完这家伙也不知跑哪里了。哈哈,
  谁心动,谁倒霉,
  本是幻境哪有真,
  美丑上下自性显,
  幻戏真看却幻演。
  这个境界有个假慈悲出祸害的问题,真正的慈悲,并不只是有所要求皆给予,而是在自己放下妄想与贪婪的同时,给予对方也放下妄想与贪婪方法。是有个在无我心性上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的概念,这也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行一切善法。”这善法就首先指的是法布施。后才是财布施。
  《也谈布施》【回家人老师修订版】
  (5)重点
  原经文;
  (复次阿难。当知有四种布施清净。何等为四。一者能施清净即无受者。二者所施清净即无受者。三者能受清净即无施者。四者所受清净即无施者。)
  佛陀告诉阿难及大众,除了以上相上分别较量布施外,还有四种从心性上看的布施清净。这当时,阿难是不知道的,同时也是当时小乘境界人们,无法想象到的,这是质的飞越点。也是从相到心的修行引导途径。这里大家要好好体会佛陀教化众生的辛苦与善巧。
  好了,下面看看这重要的四种布施清净,是怎么会事吧。
  (6)能施清净
  原经文;
  “(何名能施清净即无受者。谓由施者不取其相。即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正命清净见亦清净。如是具足即无施相。以无施故即无受者。若施者有所见相。即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命亦不清净见亦不清净。若离是相即施者受者二皆清净。
  又复何名所施清净即无受者。若受者身业不清净口业不清净意业不清净。命不清净见不清净。即有所施相。若受者三业清净。命清净见清净。如是具足即无所施相。由离相故即所施清净。
  又复何名能受清净即无施者。若受者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命不清净见不清净。即有能受相。若离是相即无施者。
  又复何名所受清净即无施者。谓由施者三业清净。命清净见清净。即无所施。由离施故即无所受。是故所受清净阿难若能如是了知。即得四种布施清净。)”
  哈哈,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段经文,同时也不能盲目的将这段简单的理解,这就是三轮体空,原因是,当时人的心地是很清净的,同时持戒不缺,这是这段经文讲解的基础。也就是说这四种清净是建立在持戒慈悲的境界上讲的。
  什么是能施清净即无受者,能施者心不取能布施人的外相。这样就得到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正命清净见亦清净。这是小乘很好理解的,这样就会得到身口意命见清净,如是本来具足即无施相。以无施故即无受者。佛陀因为要结合当时的情况,随缘不离宗的将这个问题讲明白,所以通篇都不离小乘用语。
  这个境界,用到我们现在是如何的样子呢?不知大家有没有亲近过一些真正的大德,那真正的慈悲,没有任何我执的慈悲,你跟他们谈话,有时只有傻傻的笑,即使你有冲天怒气,在那个境界也找不到了,有时你问他问题,他会和声解答,无比的慈悲,即使他骂你,也都是你真正到了危险地,让你生大忏悔心,将业力消掉。这个大德就是能施清净的境界了。
  有人说学佛后无情了,哈哈,真是蚂蚁之心度须尼量,学佛后,人则更重情了,只是学佛者已了达无碍,知道如凡夫那样的情,就会害死他深爱的人,让他深爱的人去受很重六道轮回之苦,而不去爱他,甚至不着自己内心深深的情素,在他深爱的人身边指点他,让他也走出六道轮回来,在佛陀证到本来后,演习完《华严经》后,本入涅盘,因在心住实相的境界中,大千世界,众生等皆为幻相,幻复幻灭,也就是众生本来一切具足,就是自己在骗自己而已,只是这个骗本为幻,不损本来具足,佛陀老人家还是慈悲,四十九年讲经,利益人天无量,可以让我们在今天的网络上能学到如此殊胜的东西。不理解佛陀的爱,焉知佛子情?哈哈,
  大爱是不爱,
  无情正有情,
  其中妙滋味,
  几人同来归。
  佛法真意是没有办法用,文字,比量,分别得到的,非攀缘可至如来地的,但可以用心感心的修正得到,这是唯一途径,望各位学人明白。你若无情,无慈悲,必落空亡,如何演习佛法,下化众生。当然这佛法也是幻法,众生也是幻众。
  (7)所施清净
  原经文;
  (又复何名所施清净即无受者。若受者身业不清净口业不清净意业不清净。命不清净见不清净。即有所施相。若受者三业清净。命清净见清净。如是具足即无所施相。由离相故即所施清净。)
  这是个你要什么,如我有就给什么的境界,是一个不着所要的物的境界,但这个境界有个范围,那就是你要心动,也就是他要能求动你,如细菌要你的红细胞,你怎么给他?如有人在菩萨面前求富贵,心不诚,非菩萨不灵,也不是菩萨所布施不清净,而是你没用你的心到达他的心量,他感觉不到你的所求,故没法帮你,(这里的没法帮是相对你而言的,在菩萨看来已经如你的愿给予你了,哈哈,想不明白就参)这里观音菩萨就慈悲多了,只要你一称诵他的名号,他就感应到了,然后三十二相度化你。
  记得打坐时,在境中见一魔女,跳着那什么舞,说要拉下我来,我只好说,有本事你把大日如来拉下来,让他老人家也心动,说完这家伙也不知跑哪里了。哈哈,
  谁心动,谁倒霉,
  本是幻境哪有真,
  美丑上下自性显,
  幻戏真看却幻演。
  这个境界有个假慈悲出祸害的问题,真正的慈悲,并不只是有所要求皆给予,而是在自己放下妄想与贪婪的同时,给予对方也放下妄想与贪婪方法。是有个在无我心性上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的概念,这也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行一切善法。”这善法就首先指的是法布施。后才是财布施。
  问:他没要法布施当如何?答;你演给他看就可以了。
  记得曾经在回答一位不礼貌的人的问题时,就用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回答?因为还是慈悲他,让他能回看自己的心,而不去着我这老混蛋。
  这些过程都不算是着受者相,大家修行一定不要被名相的东西骗了,而是看心在干什么,是不是用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境界去布施众生的。
  (8)能受清净
  原经文;
  (又复何名能受清净即无施者。若受者身口意三业不清净。命不清净见不清净。即有能受相。若离是相即无施者。)
  前面是讲了无受者的境界,下面是讲无施者的境界,
  在布施的过程中,本有一得(受布施者)一舍(布施者),再仔细分就有布施的物,再将布施的物仔细分就有所布施的物,能受布施的物,
  有人问所布施的物,与能受布施的物不是一回事吗?见者所处的范围与所取的物不同,故不同,如晚课布施食物时,我们仅布施几粒米,对鬼道的众生来说,如无量丰盛大餐,再如,枝头造巢鸟儿,在我们看一枝小小木棒,但在他们看那是能招来新娘的大厦梁柱。
  我们在生存中,得到了无量的布施,山河大地,五谷美泉,虚空星辰,父母手足……这些来自我们宿世间善缘布施,也是应得到的,这段经文说;“受到布施者,不要执着布施物外相,但并非不感恩,心中了了知道,不起任何波澜,不值得起波澜。
  但现在有的人们,这个不着的境界挺高了,因为一切得到都是应该的,甚至自己骗自己,没有丝毫感恩的心,肆无惮忌,这是可怕的,很快就会将这点善缘耗光,慢慢自己就会变的忧郁寡爱,如同沙漠,最终落孤独地狱。十分可悲。
  记得当地一位做传销的,一日到寺中,看见出家师生活苦,如是发心,拿出了自己的产品,供养布施给出家师,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客户,纷纷向自己要货,心中欢喜,以为这是布施出家师的原因,到处宣传,如同迷信,其实不论你执着不执着这布施,他的因果依然存在,只是你不执着,那你虽依然受好的果报,所做的是功德,如执着,也依然受好的果报,但所做的是福德。哈哈,
  一笔明白帐,
  有我糊涂过,
  放下是得到,
  后退即向前。
  也不知道大家明白这能受清净即无施者的意思没有?如不明白,就再读几遍。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要报恩 于 2013-2-1 16:07 编辑

  




  (9)所受清净
  原经文:
  (又复何名即无施者。谓由施者三业清净。命清净见清净。即无所施。由离施故即无所受。是故所受清净阿难若能如是了知。即得四种布施清净。)
  这段是说,布施者在布施完后,心念清净,而无所布施,正因这无所布施,故也就不着因布施带来的褒贬吹打等种种后果,叫无所受。
  有人说后面的这两种布施清净,是讲在布施时,所受布施的人不着所受物,不着所受人,是讲要求所受布施方做到无布施清净的,哈哈,这是错误的,这就有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寺中,一老居士,布施给别人一经书,因对方又赞叹经书,又给他顶礼,太着相,坏了他清净布施的功德,把经书又要回来。
  其实别人坏不了自己的任何布施清净,只有自己心动坏了自己的清净布施。
  我也有这个毛病,就是知道点什么,老是想告诉别人,想别人能朝自己想象的方向改变,有这想法就是所受不清净,其实谁也改变不了谁,只有影响他,心感心的让他自己改变。
  义不养兵,
  慈不理财,
  有得有失,
  心招自来。
  这四种清净布施都是说了自己,是自己向自己看齐开刀的,不是要求外面的,而在佛陀当时,普遍是小乘修行模式,就是观察自己内在变化的,不找体外相。所以佛陀讲的就十分明了。
  三轮体空,几乎每个修行都会说,但真实的意义却又各不相同,原因是心向外找,不知修性。三体是指能布施者,所布施物,所受布施者。这三个方面本是指同一个修行者,内心舍时渐进的过程,但都是看自己心性的变化的。三体的问题在这里就讲完了。
  下面就是佛陀的姨母听到这里,立刻那着衣服供养大众了,大众也欣然的接受了。
  后来佛陀受记说,原经文“于当来世若有信心善男子等。能于大众起净信心。而行布施者。当知是人获福无量。何况于今现在行施”。再后来就是大众做礼,欢喜踊跃信受奉行了。好了,这戏就演完了。
  6.2 如何修无相布施,
  在修行中大体分两类人,一类是什么都通透了,了知一切圣凡,无不同一自性含生,(也就是证到明心见性,识得本心了,通达无碍,也就是证的八地以上的境界,)但这类人只是摸到了自家鼻子,往下还要彻底照空自己的无明老家,随顺住如来大光明海。(也就有了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的讲法,)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佛陀讲了三种较适合我们的方法,但在末法现在,用幻观进入慈悲轻安的境界,随顺进入如来大光明海是比较现实的,(当然也要余下那两种配合,)
  若修这随顺境界,需要在无我的基础上,严持戒律,广行布施,无心念佛,也许有朋友问;“既然无我了,干吗还要严持戒律,广行布施,无心念佛?”这是修行人一般的误区,多数是没有彻悟的实工夫,心量有范围,着文字相,臆测如来境界造成的,证得无我境界后,更要严持戒律,广行布施,无心念佛,只是了了分明。不为其着,否则普贤大菩萨也用不着虚空尽,愿方尽行十大愿望,单从布施讲,这个境界是进入了无相布施的境界,这也就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中了,因此无相布施是成佛的必经之路,是用幻观进入慈悲轻安的境界,随顺进入如来大光明海的唯一初级入门方法。
  第二类人,教理上不通,因种种因缘,恶习,无法参透如来真实意,但一直努力不停,这样的人如能归依三宝,严持戒律,广行布施,心心念佛,则依然在世间富贵,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善果。不失双利,这里的布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他是舍掉自己的贪心,广种福田的捷径。末法不通布施,枉为修行人。
  哈哈,讲来讲去,只讲了个,戒忌用力的严持戒,无一切相的广布施,无力可用的心念佛。
  通过上面的表诉,我们能看出来,布施是修行人的必经之路,也是证到无我的捷径,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的真正的善法,哈哈,既然已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了,为何还要修一切善法?因为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也就是不为什么,没有原因的大慈悲,这也就是菩提心的种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而得,(好好参悟一下,因为这样才是可以引发慈悲轻安,随顺进入如来大光明藏境界中的路径。)是真修行者不可不明,不可不知的。
  肺腑之言,谨记;“戒忌用力的严持戒,无一切相的广布施,无力可用的心念佛。”
  大道最之简,无名盖有名。无身即大身,无音乃大音。
  打起精神,参去。老太太的裹脚,又臭又长,还要你们参什么东西!
  好了,继续。
  记得小时侯,老人因为我们不吃掉在桌子上的饭粒,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宰相,知天文地理,对皇帝的生命是非常明白的,如是对皇帝说,他将在五十六岁的夏天的某个时辰中死去。但到了那一天,皇帝没有驾崩,宰相迷惑了,就用了一天的时间,在家中仔细的算来算去,终于明白了,原来一天,皇帝和一个妃子在一起吃饭,见妃子身上落上一粒米饭,自然的用手拿起来吃了,如是就得延寿一纪的果报,
  哈哈,有这等好事,每每看到我自己吃落下桌面上的东西,总是自然拿起来吃了,尤其修行后,在寺院中,有时在收拾饭碗时,也是自然将别人落在桌子上的饭粒,拿起来吃掉了,
  想来在寺院中可能是真正自然无碍做的,但第一次做却一定是那个故事的原因,哈哈,那可是延寿一纪的好事。
  再后来,在北京因业务请客,突然看到自己桌子上落下一饭粒,想都没想,就拿起来吃了,旁边的亲属很狠的踩了我的脚一下,我才感觉是有点不雅观,如是嘴就没有动,硬硬把那饭粒咽了下去。
  这是个真实的事情。
  事事无常,想那皇帝吃那饭粒时,一定不知经过无量世慢慢养成的自然的一个好的习惯,而在北京脚被踩,多因是自己在这吃落饭粒的习惯发展中,遇到一个考验自己好习惯的因缘
  修行就在这点点滴滴的考验中。
  现在修行人,多找稀有捷径,不喜从自己的心性恶习下手,将好端端的大乘佛教变成迷信,无有是处。
  修行就是先皈依三宝,然后按照佛陀讲的戒律与四威仪,严格的要求自己,同时广行布施,无心念佛,在戒忌用力中,(哈哈,一用力就成了石头压草了。)慢慢的将这些在凡人眼中一些特定的动作,变成自己的习惯性,本来就这样动作,再慢慢将戒忌用力放下,放到无可放时,就变成无力可用本来的习惯。先是一层层的悟,慢慢成片,达到无我的境界了。
  这个过程,不异静坐中明心见性后,在日常中保任的过程。
  如在定中见到,一念断处的离念灵知后,不要说到世间中,一离坐就找不到了,(我们不能不识万物山河,哈哈,如那样成石木无情了,但也不能实识万物山河,那是凡夫,)彻明一念断处的离念灵知后,如何在世间干?行大菩萨行,戒忌用力的严持戒,无一切相的广布施,无力可用的心念佛,直至入无我的境界,行一切善法,以无缘大悲,同体大慈的心态,度尽一切幻生众,入大慈悲轻安,随顺进如来大光明藏。
  本来这样。
  讲到这里无相布施,如何修其实大家已经明白了,他是在有相的基础上,戒忌用力的做久了,习气自然除后,形成无我不着的名相习惯,无心可用的一个布施过程,非妙手偶得,乃自然天成。哈哈,你一次布施没做过,就想在这个娑婆末法时期证到无相布施,不是说绝对没可能,但这可能性一定不是大部分人。
  修无相布施的过程,还有个渐次的问题,就是先要戒忌用力至无力可用的放下所受布施的人,再是所能布施的物,再是能布施者自己,在这布施前,中,后,都是一个修心过程,无论布施与受布施者,都是一个考试过程。
  其实不论无相布施,还是有相布施,无心念佛,还是有心念佛,都是金砖敲门,不失双利,各位修行者,现在末法,一定明了。
  在这个时间,要想修行,证入佛道,最终要修无相布施,入慈悲轻安,得大无畏,这是必经之路。
  6.3 为什么要念佛?
  念佛好象不是布施内的事情?不对的,心念佛号,如果心住实相,则念不念一回事,如心不到位,则每一个念佛的念头都是布施。
  念佛法门三根普被,一句佛号,真正的意义,只有证到法身境界才能明了,这也就是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些化身无量的法身大士为什么自己也发愿往生。(普贤菩萨在《行愿品》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文殊菩萨言:“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哈哈,这些法身大菩萨可是一点也不傻。
  也许有的人讲我什么都知道,通彻无碍,如同古代大德一般无二,哈哈,我们先暂时不谈你的见地,就从现在看,你也没必要象沩山老和尚一样,东家做驴去,哈哈,反正我是不去,我发愿西方极乐世界玩玩去…………….这里面要好好参。
  因地修行,一定不失双利的修,否则一念无明,想回来都难了。
  第六大部分,如何修无相布施就唠叨到这里吧,说实话,我自己都有点烦我自己,何时这样没死没活没脸皮了?哈哈,狗屁回家人。
  七.现在修行者,布施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1,当心中有放逸享受的感觉时,即失布施清净心。心越细,神通越好这点越重要。
  2,有些布施应量力而为。如死后捐献身体与器官,如不能当下往生的,一般都会生嗔恨的,尤其不修行者。
  3,布施时的细节与表法是关键。可以先做后发愿改正,
  4,活用戒忌用力至无力可用。哈哈,谁用谁知道。
  5,远离网络。真正修行人没有一天到晚在网上的,而且这网络本身就属于他化自在天的一些东西,在心识留下的烙痕,只有在禅定中才能知道,如同毒蜜,要很长时间才能知道自己中毒了。
  6,远离致幻药物,本帖涉嫌刑事犯罪类广告,见者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举报!,甚至上瘾的东西。不要存有试试的幻想,深度吸毒的人,即使现在高僧大德,也很难帮他走出那幻境来,修行者一定要明了。
  7,远离让自己心放逸的地方。每个人放逸都有个死点,要不他就不是人了,因此对情,爱,五蕴加重的陷阱,歌厅迪厅等处一定注意,同时要知道自己的放逸的盲点,小心应付,如履薄冰。
  8,远离对持咒,诵经,打坐等加持,轻安的执着。不是没有加持,轻安,只是没有必要执着,这是对跟我修行人讲的。
  9,注意当烦恼,业障,昏沉,散乱,天魔,宿世恩怨等事情出现的时候。哈哈,出现这些事,对于着相修行的人来说,如同吃了毒药,对于修心性的朋友来说,就是非常难得修心机会,(这也就是烦恼即菩提的意思。)不是喜欢每天都在烦恼中,而是来了不着,去了不想,视其笑笑而已的陪练者。这地方可要好好悟。
  10,菩萨乃觉有情,如证不到真正的觉,(也就是无我的境界,)光有情,那就是轮回,因此一定不要假慈悲。
  11,不离金刚经与楞严经。离了这两件宝贝,易着相,迷失。
  12,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这个时候修行,一定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哈哈,不说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看文殊菩萨智慧了得,心眼也最多,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何?不是他没有胆量,也不是他怎么样,而是他明眼,
  无非去了西方极乐世界,不做阿弥陀佛,更不做他的眷属,将西方极乐世界做为一个落脚点,一个旅馆,不要被西方极乐世界的加持与境界忽悠了就可以了,(哈哈,即使忽悠了也没什么,无非你成了阿弥陀佛的眷属,)然后不失自己的净慧与寂念,随自己的愿力,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那些法身大士,也不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非做阿弥陀如来不可,同时阿弥陀如来,依其愿力,不妨碍任何往生其国土的菩萨们,这是最难得的。
  这时侯,活明白的人多会发愿往生佛净土的。
  。。。。。。
  http://www.bushinet.com/bbs/viewthread.php?tid=50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戒忌用力的严持戒,无一切相的广布施,无力可用的心念佛。
感恩恩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随喜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3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8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9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1 20:51 , Processed in 0.31327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