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404|回复: 5

[官方活动] 400集超大型动漫连续剧《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无言微笑 于 2012-5-2 16:16 编辑

       400集超大型动漫连续剧《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启示
                        释迦牟尼佛的故事.jpg

      远在不可计不可计无量阿僧袛劫以前的“娑婆世界”前身“删提岚世界”————“宝藏如来”时期,“释迦牟尼如来”前身“宝海梵志”在激励当今“阿弥陀如来”的前身转轮圣王,以及阿閦如来、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还有贤劫千佛的“前身”发无上菩提之心同时,“宝海梵志”为了未来世中我们这些尚在生死苦海中沉沦的众生发出了惊天动地,闻所未闻的【五百大愿】,让当时在场的所有圣众感天动地,涕泪交流,江河为之踊跃,天地为之动容,十方为之感动。“宝藏如来”给他命名为:“大悲菩萨”。超越之前,当下没有,未来不及。这是释迦牟尼如来当所发大愿的真实写照。

      发出大愿之后,“大悲菩萨”(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为了迅速圆满成就佛位所必须的四大无尽藏,在后来无量无边的转世轮回中,他在成就佛位所必须的慈、悲、喜、舍、布施、忍辱、持戒、禅定、精进、般若这四摄六度的修持过程中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叹为观止,赞叹不已。他精进之程度无论是已经成就的,当下还驻世的,还是未来即将成就的十方诸佛都是望尘莫及的。他在积累四大无尽藏的不断转世过程中,他不断地抛头颅、洒热血,舍妻儿,去王位,把自己的身心都无私奉献给世间一切苍生。他是如何实践他当初的愿力的,当他功德圆满时在一生补处时的情景又是如何?当他当来下生来到人间示现投胎转世的情况又是怎样?成就佛位之后又是如何讲经说法度化众生的,等等诸多场景都历历再现在我们的心田。
   
      
如今,诸法因缘生,世人对佛陀本身不了解,对佛陀传承的离苦得乐正确方法一知半解,对佛陀教法依教奉行的僧团有误解,导致佛法衰微,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物欲横流,乱象丛生,世间苦难此起彼伏,这一切中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去努力,以这五浊恶世为积功累德之净土,学习佛陀当年的典范,以身心奉献有情。弘扬好世尊当年的修持,再现佛陀当年的种种场景,是我们积功累德的最佳选择。
   
      
为此,我们发愿以北传、南传、藏传三大语系的大藏经为蓝本,去发掘和重现世尊当年的种种历程,作出超大型的佛门巨著《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初步规划为400集,而做好这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需要法界更多的志士仁人共同努力,有智出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把这一件大事做好,做得圆满
     
      
凭借这莫大的功德,我们可以往返人天,永不堕恶道,直至出离生死苦海,登陆极乐境界,为未来成就佛位打下坚实的功德基础。



发起单位:香港人生佛教协会、香港佛光工程基金会、般若出版社、世间杂志社
支持单位:积庆寺(中国四川平昌)
扶持帐户:中国工商银行平昌县支行
户   名:积庆寺(单位账户)
银行账号:2318596109100031939
组委会电话:
020-81073818
传真:020-81099232;

      Q  Q800006126
网址:
www.shijian.org

      来到人间走一遭,要么立德师范世人,要么立言影响世人,要么立物利益世人,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些,我们还有勇气去面对我们的未来吗?


    400集超大型动漫连续剧《释迦牟尼佛的故事》组委会
                             
                                   2011/2/19
发表于 2012-5-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400集超大型动漫连续剧《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启示
《释》01[00_01_43][20120503-104222-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佛陀宿命通示一位贪欲比丘的前世做贪欲乌鸦的故事如果论坛文字格式繁乱,请点击新浪博客阅读: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0ed010010139ar.html

佛陀宿命通示一位贪欲比丘的前世做贪欲乌鸦的故事 400集动漫《释迦牟尼佛的故事》素材库
         白话本生经:贪欲本生谭
《巴利大藏经-经藏-小部-本生经-森林品-贪欲本生谭》

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却要想方设法占有,是名贪欲。

    这个本生故事,是佛陀在祇园精舍的时候,对一个贪欲比库所说的谈话。
    佛陀对被叫唤到法堂来的这个比库说:“比库!你的贪欲不是如今才这样,过去世就因为贪欲而丢了性命。为此,那时的贤人也被从自己的住居赶出。”
于是,佛陀为此而说过去世的因缘。


    在以前,梵与王统治着波罗奈这个国家的时候。在波罗奈国,有一个长者的厨师,为了求得福德而设置了笼巢供鸟居住。

    那时,菩萨出生为一只鸠鸟,住在这个厨师设置的巢中生活。有一只贪欲的乌鸦,在经过厨房的时候,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鱼肉,嘴馋不已。
    它想:“要如何才能有机会吃到肉呢?”它发现菩萨住在这里而想:“全心的依靠这只鸠,必定能得逞所愿。”它在鸠鸟前往森里找寻食物的时候,跟随在后面。
    菩萨对它说:“乌鸦啊!你的食物和我的食物并非同一种,为什么你跟在我的后面而来呢?”乌鸦说:“我很喜欢您所做的事,我跟您摄取同种食物,是想跟您交谈。”菩萨同意了它的想法。
    乌鸦假装和菩萨在同一个地方吃食,实际上却在返回后跑到牛粪堆中吃小生物。它吃饱后来到菩萨面前说:“您就像这样长期寻找食物吗?您知道食物是有限的吗?从今以后应该不要出发的太迟。”
    它和菩萨一起回到住居,厨师认为它是鸠的朋友,也给它设置了另一个笼巢。乌鸦就这样渡过了四五日。然而,有一天,长者的厨房里运来了许多鱼肉。乌鸦嘴馋难以忍耐,早上起来就在住处呻吟。
    这天早上,菩萨对乌鸦说:“我们该出发寻找食物了。”乌鸦说:“你去吧,我今天肚子不消化。”
    菩萨对它说:“乌鸦啊!乌鸦很少有不消化这种事,就算吃下灯芯这样的东西,也不会存留一点在你的肚子中。若咽下了其他东西,即刻就会消化的一点不剩的。你应该听从我的话,见到这些鱼肉,不能去沾染。”
    乌鸦说:“你怎么说这种话呢!我只是怀疑我肚子不消化而已。”菩萨说:“既然这样,你自己多保重。”菩萨说完忠告后出发而去。
    厨师调理各种鱼肉,然后站立在厨房入口处擦拭身上的汗水。乌鸦认为正这好是偷吃食物的时机,于是,飞到了盛满各种美味的器皿上面。厨师听到啄食东西的声音,转过身来看到乌鸦,很快速的跳入厨房将乌鸦捕捉了。
    厨师拔掉乌鸦的羽毛,只残留头上的装饰之毛而说道:“你偷吃并污染了我主人的鱼肉。”并且,厨师用生姜和莳萝实之粉混合了酪浆涂在乌鸦的全身,然后将它丢在笼巢里。乌鸦因此身上生起了剧烈的疼痛。

菩萨觅食回来后,发现乌鸦疼痛的呻吟,戏弄它而颂出以下偈语:

盗贼偷窃总是暗暗的潜入,
此鹤以云作为自己的祖父,
此鹤的头上长着冠状的毛,
是什么让你变成了这个样?

我的乌鸦朋友性情很暴躁,
你这鹤应该快快离开这里。

(原偈:盗人之事暗偷入、此鹤以云为祖父、此鹤头上著冠毛、何者使汝为此状、吾友鸦君有暴性、汝鹤应由此离去。)
乌鸦听了这偈语而颂出以下偈语:
我长着冠状的毛却不是鹤,
我是一只贪欲旺盛的乌鸦。
我因为没有听从你的忠告,
你回来时我的毛已被拔光。

(原偈:我著冠毛非为鹤、我乃贪欲一乌鸦、我不从尔之言语、尔今归来我拔毛。)
菩萨听了这些话而颂出下面的偈语:
那个时候你似乎有些德行,我的朋友!
再见你时你却已满身忧患。
这人世间的种种欲乐享受,
是有羽翼者不能去享用的。

(原偈:斯时尔为德、予友!尔再见忧患、人间诸种乐、有翼者勿用。)
于是,菩萨说:“从今以后,我自己也已不能居住在这里了。”说完,菩萨立即飞往其他地方而去。乌鸦就这样痛苦呻吟着死去。


说完这个故事后,佛陀开示佛法,说完佛法时,这个贪欲的比库证得了不还果。

随后,世尊说明那世的人物:“那时贪欲的乌鸦是这个贪欲比库,鸠鸟就是我。”
注:据说,鹤是依靠雷鸣而受胎,所以说雷鸣是鹤的父亲,而云就是鹤的祖父。








【白话文】培植福田,注意一定要先明因果之理!切忌切忌!【强烈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8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开示关于如何鉴定一个真正出家人
关于如何鉴定一个真正出家人的佛陀开示


乾隆大藏经第0540-02部~杂阿含经五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此篇在 第十一卷

      有一段时间,佛陀游化到拘萨罗国,来到频头城北的申恕林中安住。城里的婆罗门长者们听说此事都相约来到佛陀住处,顶礼佛足之后就坐在一旁洗耳恭听佛陀的开示。
      佛陀说道:“如果有人问起什么样的出家人和婆罗门教徒不应当对他生起恭敬心,无需给予尊重和为他服务,甚至是不需要去供养他们呢?你就这样回答提问者:如果这出家人或者是婆罗门教徒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和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相和合时,心中如果还会生起喜爱、贪欲、渴望和念想,进而内心不再寂静,所作所为也都不符合法度,这一类似是而非的出家人就不值得人们去恭敬、尊重、和供养,也不值得人们再为这一类人服务。”
      肯定有人会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呢?你就应当如此回复于他:我们这些在家人当眼根看到美色,耳根听到美声,鼻根闻到香气,舌根尝到美味,身根接触到美感,意根生起美觉时,就会生起贪欲和喜乐,就会念念不忘进而渴望再度拥有它。内心也就会变得焦躁不安而不再宁静。如果那些似是而非的出家人和婆罗门教徒也是如此,那跟我们这些在家人有何区别?既然如此,我何必要对这类人表示恭敬、尊重和供养他们呢?那他还有什么资格来接受我们提供的种种服务呢?
      如果有人又问:那么,我们应当对哪些出家人和婆罗门教徒表示恭敬、尊重和供养呢?我们应当为什么样的出家人以及婆罗门教徒提供服务才是最恰当的呢?你就如是回答他们:如果这位出家人或者是婆罗门教徒对世间中的一切名闻利养不生贪欲和喜爱,对所经历的一切都不会上心和远离渴爱,内心非常祥和和寂静,不做不符合法度的事情,以清净和平等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像这一类的出家人或者是婆罗门教徒就值得世人去恭敬他们,尊重他们,供养他们,以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如果有人又问为何要对这一类人给予恭敬、尊重和供养,为何要对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呢?你就应当如是回答他们的提问:像我们这一类的在家人对世间中的一切名闻利养都有着强烈的贪欲和渴爱,内心总是被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引起的贪欲和喜爱所占据而不能够显现寂静的清净本性,所作所为很多都不符合法度,一举一动都未必符合正道。这些出家人和婆罗门教徒则不是。他们对尘世中的一切名闻利养都丝毫不感兴趣,六根六尘和合而生成的六识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动摇他们的清净本性,他们的内心不会生起贪欲、渴爱,也不会胡思乱想,非常之寂静。所作所为都符合法度,一言一行都符合相应规范。我们的德行跟他们相比,差别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们对这一类的出家人或者是婆罗门教徒要给予高度的恭敬、尊重和供养,也要竭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
      如果有人问起如何去分别这些出家人或者是婆罗门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恭敬、尊重和供养呢?我们怎么知道他们有没有根除贪欲和渴爱呢?你就应当如是回复他们:如果你见到那位出家人或者是婆罗门教徒远离人群,一个人常在山林之中的空闲处、大树底下进行禅修,而使用的器具都是很简朴,坐垫甚至是用草类结成的。他们会远离一切女人,独来独往。无论是多么美的外境,多么美的音声,多么美的香气,多么美的味觉,多么美的触觉,多么美的意念,他都无动于衷,熟视无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非常符合法度。如果这位出家人或者是婆罗门教徒具备言谈举止都符合上述法度,那么,我们就知道他已经向调伏并远离一切贪爱、嗔恚和愚痴的方向修行,或者是已经彻底断除了贪嗔痴这三毒了。
     佛陀开示完毕,在场的佛弟子和婆罗门教的长老们生大欢喜,连声赞道:“奇哉。世尊。既不称赞自己,也不诋毁他人。所说的教义能够让各界人士都能够分别是非对错,真不愧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所宣说的缘起法义。好比是一位高手,能够把掉在河里的人救起,被困者得救,迷路者指引正确的道路,黑暗处带来光明,世尊就是如此之类的高手啊。”
     这些长老们说完之后,顶礼佛足后就欢欢喜喜各自散去。



400集《释迦牟尼佛的故事》素材库 转发功德无量】400集超大型动漫连续剧《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启示 转载功德无量!正版《阿弥陀佛的故事》火热【免费结缘】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3 05:55 , Processed in 0.271251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