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09|回复: 4

[大德开示] 心是莲花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0 编辑

  果戒法师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和德能、智慧启发出来,则福慧果报无量!   佛陀在人间,无非是要教导众生去掉分别,妄想,执著,认清真相,露出智慧,告诉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只要错误的想法转成正确的想法,凡心转佛心,常常闻、思、修,愿力相续,心中的莲花就会开放,就会见到自性的光明。   学佛必须要遵循佛陀的教诲,依法不依人,真正的把觉、正、净、戒、定、慧、信、愿、行、落实在生活中,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教诫我们的心不想坏事,不做坏事;行为不发生差错,心就有定力,定中生慧,心有定力,智慧自然流露。   人常为外境所影响,即是定力不够,觉悟的力量不够,学佛就是要增长定力,不符合经典的不听,和成佛没关系的事不想,心中的莲花自然开放。 有智慧的人,不见世间过,慈眼视众生,菩提心时时起作用,时刻保护心中的莲花不被污染。   聪明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象征。   聪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态就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果报。有智慧的人能够舍,能“舍”也就有“得”,能得无限的快乐;不能“舍”就会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流露智慧。   付出爱心就是福,消除烦恼就是慧,智慧的莲花就会经常开放,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两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无法拿东西,若反过掌来用手心,则双手万能。   善是手心得利益,恶是手背害自己,一念之邪即种恶因,一念正即得善果,要想让心中的莲花常常开放,就得好好去耕耘,莲花需要滋润营养,才能开花结果,对众生慈悲,愿力相续就是营养,深信因果心灵的土地才肥沃,莲花的根才能扎的深。我见,他见,身见,戒取见就是叉,得及时拔掉,佛知见就是莲花的种子,多一粒佛的种子,就可减少一根杂草。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佛是觉者,觉悟的想法就是莲花的种子,所以要日日觉悟、时时觉悟,心中的莲花就会鲜艳。   学佛并不是为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让心中的莲花结出极乐之果才是真,抱着“尽佛弟子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刻意的做善事不是真善,善字的意思是适度、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极端、爱得不会太过分,也不会产生怨恨心;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不平等的分别心;对自己所爱的人,能以智慧断除占有的感情,对自己不爱的人或不投缘的人,能尽量善解,以好的心念去对待人,心清净莲花自然开放。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0-1-14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0 编辑

发表于 2010-1-16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0 编辑

发表于 2010-1-16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0 编辑

发表于 2010-1-1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3:20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22 05:13 , Processed in 0.319713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