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16|回复: 6

[大德开示] 净空法师:开悟的秘诀与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8 15: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要报恩 于 2013-1-31 16:10 编辑

  

  净空法师:业障深重的人要想开悟,怎么办?
  简单就是清净。我们学佛头一个就希望清净心现前,简单的生活,清净心就现前。《无量寿经》的经题好,「清净平等觉」。先修清净心,清净心里头没有染污。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财色名食睡不能染污你,色声香味触法也不能染污你;换句话说,用中国人来讲,名跟利都不能染污你,你都放下了,你都看破了,你就得清净心。
  清净心就是三昧,清净心就是禅定,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你看事情,你看得比别人深,看得比别人广,看得比别人清楚,你不会做错事。那你是节节向上提升,你不会堕落,这是学佛真实的利益,不学怎么行!
  我们今天也要想得到这样的成就,怎么办?世尊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话对谁说的?不是对我们说,是对将要入门的人说的。我们距离这个门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今天需要的,要把这个门找到。怎么找到?那你就要晓得,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经四十九年,一天都不中断?只有天天听,天天读诵经典,一部经典听百遍、千遍,有一点悟处,那个悟处里头,慢慢把路找到了,把门找到了。




所以古大德教人,都是告诉你三千遍,你得下这个功夫。对哪些人?对业障轻的人,三千遍他会开悟。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彻悟,有大彻大悟,层次不一样。对业障深重的人,那就要用劳力,为什么?你的心太乱了,你的妄念太多,你没有办法收心,听一千遍、一万遍伏不住你的妄想。怎么办?
  办法很多,最常用的叫你拜佛。怎么拜?一天拜三千拜,一拜不能少,三千拜。一个小时拜三百拜,要十个小时,十个小时连著拜很困难,拜两个小时可以休息半个小时,那你一天拜佛的时间差不多要十五个小时,十五个小时都在拜佛。拜佛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恭恭敬敬的拜,消业障消得最快!这对业障深重的人。如果这样拜三年,有很多开悟了,古人的例子很多。
  一般初学佛的人,老师教我们拜佛,没有要求我们拜三千拜。我初学佛,跟忏云法师,在埔里住茅蓬,忏云法师对我们的要求是一天拜八百拜。早晨三百拜,晚上三百拜,中午吃饭之后经行,经行半小时,拜二百拜,这是茅蓬里最重要的功课,天天不能间断。我在茅蓬住五个月半,拜了十几万拜,消业障!让你把妄想全拜掉。这是最少的。当时我们住茅蓬,菩妙法师也在,我们老同参。有个达宗法师,达宗法师每天拜一千二百拜,他也是分三次,每一次四百拜。方法绝妙!所以这个法门可不能打妄想,一打妄想就全盘都败了,我们对佛法就是结缘,跟释迦牟尼佛、跟诸佛菩萨结个缘,来生接著再干,来生后世,这一生不能成就。这一生想成就,那你得真用功,真的不怕苦,勇猛精进。功课非常简单。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一二O卷)2010/2/27檔名:12-17-2120
  净空法师:开根本智的修行方法
  问:念佛、念经、听经,这三件事,对一个希望三年开根本智的人而言,时间上应该怎么调配?
  答:净宗法门是以念佛为主,念佛不得力,所以才叫你念经,才叫你听经。听经主要是把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的信心就能建立了,愿心就恳切了。很多同修说,我的信心有问题,我的愿心不恳切,虽然想往生,那个心总是不切,原因在什么地方?实在讲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真的搞清楚,自然就恳切。所以读经是明了道理跟明白事实真相,目的在此,真的信,真的愿,愿心恳切,经听不听就无所谓,我们的目的达到。读经是修清净心,念佛当然也是修清净心。佛号短,很容易口头上滑过,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还打妄想。在初学,功夫很难得力。叫你念经,经文长,一打妄想就念错了,马上就能够警觉到,马上就可以发现。所以用念经的方法修清净心,作为将来念佛的基础,所以念经是念佛的基础,是念佛的前方便,这个我们要晓得,用意在此。
  无论用什么功夫,八万四千法门,无论那一门功夫都要摄心,功夫才能成就。不摄心,心是散乱的,散乱心修什么都不能成就,念佛不能得三昧,不能得一心,参禅不能得定,研教不能明白,根本原因在那里?心散乱。由此可知,所有一切法门的修学都重视修定,当然这个定功不是很深,总得有一点小小的定功。所以我劝大家念《无量寿经》念三年,念三年收心,没有别的!就是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我们三年念经,是求其放心而已,放是我们心放在外面,就是散乱的,把这个散乱的心收回,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收心。让自己心定下来,然後研教也好,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持咒也好,功夫都容易得力了。所以第一步功夫要收心。古来大德,他们的教学是五年,现在人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所以我也打了个六折,三年。还有人问我,法师啊!能不能更少一点,我说更少那恐怕得不到效果了。所以我想三年不能更少了。古人是五年,所以我们至少要用三年的功夫来收心。何况我们现在生活环境比起古人差得很远,古人的社会很单纯,风俗淳厚,人心地老实,还要五年,我们今天花花世界,外面的一切都在那里诱惑,在这个环境当中,你说少过三年,在我看恐怕没有什么用处。
  所以想真正成就,要咬紧牙根,好好的先念三年经,念经不求解意,这个一定要晓得。因为念经是修清净心的,如果我一面念经,一面想经里面的意思,清净心就破坏了,就得不到了。所以念经为的是什么?为了修清净心,决定不能想里头的意思。你求解,另外找个时间,我一天听录音带一个小时,研究经教一个小时,可以求解,要跟读经的时间分开,读经是修定,求解是修慧,把它分开,不能混合在一起,混合在一起定也没有了,慧也没有了,全部都破坏了,要分开。心果然清净,不怀疑、不夹杂,这一句佛号真得力,根本智不必要求,自自然然的成就。所以佛法里,重的是有愿不能希求,它自然达到,自然成就,心清净了。清净心就是根本智,清净心起作用就是後得智,就是无所不知。
  初学在初三年要以读经为主。我劝勉同修,幅度很宽,条件很宽,只要求大家一天将《无量寿经》念三遍,念得很熟的人(我们这里有不少同修,都能够背诵),他们念一遍只要半个小时,换句话念三遍才一个半钟点,一天一个半钟点修定,时间已经是很少了,但是总比不修要好,所以这个修定的时间愈长愈好,看自己的时间,看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能有长一点时间当然最好,以这个为主,以求解来作辅助,剩下的时间就念佛,这样就很好。三年以後我们以理解为主,以实践佛的教训为主,就是说我要把它做到,经要不能背,佛的教训你怎么会记得住?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经文很熟,一下就想到,佛是不是这样教我的,如果我的念头跟佛的意思相违背,我们马上就要改过来,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训,那就叫依教奉行。真的把道理融成我们的思想见解,把教训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这叫做学佛。所以经绝对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佛菩萨不要听,经是念给自己听的,是让自己认真去学习的。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开示:初学佛时最好不要发议论,要厚积薄发
  初学的时候最好不要发议论,当然讲得没有什么兴趣,但是李老师教我们一个原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讲得是不好、是不出色,你找不出毛病,这就是好手,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扎根。行家来听,都挑不出毛病;讲得不怎么样,很普通,但是没有毛病,这就是好手。所以我们练习讲经的时候,也是大座,有一天孔德成先生去听,听了一座,听过之后跟李老师讲:"不错,你教得是好,真的挑不出毛病。"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扎根,从这个地方不断向上提升。
  到什么时候能发挥?一般发挥,自己能够发挥,要有耐心、要忍耐,利根的人五年,中等根的人十年。换句话说,你要能够忍十年,你智慧开了,心是定的,你有定力了。急着要去发挥是可以,你发挥的程度就到那里,不能再向上提升了。一定要积得厚,你那个力量才足。你一开始就发挥,你力量不足,你发完了,等于说你把你心里所有都掏空了,后面没有力量再继续。这个是错误。古人常常教人"厚积薄发",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他七十岁之前没有人知道他,你就晓得他积得多厚。七十岁以后才发出来,他八十岁圆寂,弘法利生时间只有十年。十年的影响,在中国近两百年当中,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他,什么原因?他积得太厚了。这是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现身说法。
  我跟同修们做过很多次报告,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习,我学得是很快,但是我遵守他严格的限制十年。十年我能发挥我也不发挥,我守他的规矩,我懂得积得愈厚,后劲愈足。你没有这个积蓄,发光了,后头没有了;后面没有之后,往往到最后就退心、退转,不能再向上提升。
  所以我们要有耐心,纵然自己有见地、有发明,写在自己笔记本上,在讲台上还是依照老规矩,不把自己东西拿出来。自己东西拿出来,有的时候也麻烦,因为自己觉得不错,别人听了未必以为然。人家来问你、跟你辩论,找很多麻烦;花很多时间去辩论,有时辩论的时候觉得自己理上有亏,自己还难过、还生烦恼,何必!所以在这十年之内,多听别人的,自己少说;换句话说,我都接受。
  跟做生意一样,"十年我只买进,我不卖出",那你的本钱就厚了;到你足够本钱的时候,"我再往外去卖",这个方法好。古人这样教我,老师也这样教我。所以决定不要着急,一定真正用功。用功决定要从断烦恼下手。前面明宗、论用里头讲的,破邪见重要,求正解重要。邪见里面第一个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个东西是大障碍,这个东西障碍什么?障碍初果须陀洹。我们想证个初果,你只要有邪见,初果就不能证得;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不能证得。你要晓得什么原因?邪见,就是见思烦恼里头的见惑。思惑断了证四果罗汉;见惑断了证初果须陀洹,佛教小乘入门,如果这个没有破,小乘没入门。
  --节录自净空法师讲解《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素位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要报恩 于 2013-1-28 16:10 编辑

  

海云法师金刚索的开示: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063

如何在誦經時運用金剛索
  而金剛索第二個作用則是在誦經時。臺灣的同修印製了小本的〈華嚴三品〉和各位結緣,大家放在皮包裡,等人、等車隨時方便可以拿出來誦。誦經和念佛一樣,都會起妄想,誦經起妄想更麻煩。念佛打妄想自己比較不知道,誦經起妄想自己很清楚。
  在誦經開頭:「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接著: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大約第四句,腦中的電視就開始打開了,妄想就起,一直到經文要結尾「信受奉行」妄想纔結束。經文的內容到底在說甚麼? 不知道。所以很多人誦經誦很多年,誦很多部經,仍不知道經文的內容在說什麼,而且還練得一身好工夫,就是眼睛看經文,嘴巴照經文念,手還能按照次序翻經文,腦筋不但不在經文上,還能妄想不斷。
  在這裡我們換一種說法,就是在誦經時從頭至尾打妄想是很正常的事,我們可以左手拿金剛索,右手翻經書,有一個意念我們要提住。在前幾段念佛法門中提到,起一個妄念就放一個金剛索,現在則不同,誦經時要一直提正念,正念在那裡提起,你的經文誦到那裡,就放一根金剛索在經文地方,不管你提幾遍正念,金剛索就放在正念的地方 。
何謂正念?
  甚麼是正念?就是在誦經打妄想的當下,你警覺到「啊 ! 我不能打妄想」,在提起這樣的念頭時,經文給了你甚麼樣的啟示。這個啟示指的是經文中,有甚麼有意義的文字啟示了我們;或是那一句經文覺得很好、很重要,就將它記錄下來;或是經文中的一句話對治了我以往的煩惱;或者經文給了我們甚麼樣的指點。當發現到這些文字時就將金剛索放在上面。所以開始時,當一本經誦完,功課做完了之後,不要貪求多,最初從計數有五個啟示開始。本來誦了幾年經,一直打妄想,一個啟示都沒有,現在能抓到五個啟示,就已經非常殊勝了。功課做完不要馬上離開,事前準備一本薄子,把這些啟示記錄下來。必須誦同一本經,一天做一次功課五個啟示,一天做兩次功課就有十個啟示,一月就有三百個啟示,一年至少有三千個以上的啟示。這些啟示帶給了我們人生有多大的幫助,你可知道?
  一本經讓你在一年中獲得三千個啟示,不是祇有今年三千個,明年也有三千個,每年都有三千個,雖然是一本小小的經書,裡面的涵義卻有這麼多,經文內有無量義就是這樣印證到的。我們生命中不可思議的境界在這裡就可以兌現,所以誦經是非常殊勝的法門。怎麼說呢? 平時你的思惟模式是甚麼,你並不知道,但如果你能從三千啟示中,找出一套你自己的思惟模式,你馬上可以從娑婆世界轉進極樂世界; 如果找得出兩套思惟模式 ,即刻可以從娑婆世界直接轉進袈娑幢世界。我們的生命是無限的,要把這個色身的生命進入極樂世界的生命,那是第二個生命,袈娑幢世界是第三個生命,所以我們有無量的生命讓我們超越,學佛的殊勝就是在這裡。
  我們學佛如果沒有深入就無法先道,若能深入瞭解,佛法確實是個寶藏,學佛就是我們最大的寶藏。如果能應用誦經的方法,自己生命中的寶藏就能夠一再地開發出來,這纔是佛法中殊勝的所在。我們不要去和別人比較,從自己的生命中去開發這些寶藏,就不可思議了。這是介紹用金剛索在誦經時的啟示方法。
與人分享生命的寶藏
   不管是念佛或是誦經,在功課作完之後,不要馬上結束離開,稍坐五分鐘或十分鐘的靜坐,有從動態作靜態的沈寂息的作用,有啟示就將其加以記錄,這些記錄將會讓我們發現人生的寶藏。如果再將這些啟示一一寫成文章,作為投稿之用,這種啟示的利益取之不盡。這樣的法門,是開發我們內心的寶藏,我們每個人自己存在的生命中都有一個寶藏可以去開發,這些寶藏是無量無邊,不用耽心別人會搶走,開發出來之後,自己反而會去和別人分享,而且更要與別人分享,因為這種開發會如湧泉般一直湧上來,掏也掏不完,將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
  所以,修行是非常踏實,必須要一步一步來,一句一句的阿彌陀佛不能偷工減料,一小時達到一萬遍的基礎一定要建立,同時應用金剛索,就可以發現金剛索的殊勝和美妙之處了。
  誦經也是一樣,最初五天至十天可能少有妄想,因為經文對你而言很新鮮,你會想要去瞭解經文的內容和意義,也會覺得很好。可是,經過一個星期或十天之後,對經文熟了,妄想就起來了。佛法不是教會你吸收知識,它是要穿透我們的生命本能,穿透我們的生命核心。當每天都誦同樣的經文時,你會覺得很無聊,妄想就會起來,所以,打妄想是正常的現象,但我們卻可以從妄想當中去找到啟示,所以經文是我們生命的泉源,因而能發現到美麗殊勝的境界,希望大家真真正正享受殊勝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8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9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31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8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1 18:53 , Processed in 0.227508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