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36|回复: 0

佛教概念的泛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教概念的泛滥
我们研究佛教,难道对于基本的佛教概念,都不明白吗?我们学佛这么长时间,对什么是无明、什么是心、什么是贪嗔痴都不知道吗?当这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时:找一百个佛教徒,问每个人同样问题:什么是心?结果会让我们大吃一惊--每个人的答案居然是那样的不同!我们对于佛教有很多很多的误解。这种误解,不仅存在于没有接触过佛教的人士中;对于佛教教徒本身,即使是学佛多年的老修行人,由于佛教翻译等多种原因,对佛教的基本概念也存在模棱两可的理解;以至于他们在佛法的学习和讨论,对佛教教派思想的理解,产生很多疑问和不解。更有甚者,由于错误概念的堆积而产生偏见,直接影响了自己的修行和生活。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学习本身,有个义、量的认识过程外,还与下面所提到的佛教传播过程相关的多种情况有关:
第一,随自意解者多;依圣教释者少
就是说,在汉传佛教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存在用玄学的语言由格义到格量来解释佛教内涵的过程,加上禅宗的不立文字及后来的文字禅的影响,产生很大的流弊。其流弊使汉传佛教法师们,觉得随自意理解佛教的概念是自然的事,或按自己的悟解揣摩佛教的概念,而不依照佛教本身的内涵来传播佛义。更有甚者,把佛教概念神秘化。似乎这样更能显示其修行高深,以至于把玄学、道家、儒教方术杂揉到佛教里面。
第二,依师说者多;佛菩萨说者少。
在佛教的对宗派人物产生崇拜现象出现后,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只重视“某师说”,而不去看看佛菩萨如何说。当某师的说法明显和佛的言教不同时,往往这些人会迅速地把某师看成佛的化身,来冲淡、掩饰自己的错误。
第三,以先入为主,应机挈机解少
很多人不知道佛的应机说法和了义不了义之说的区别,只是以先入为主,先看到什么解释,就以这个解释来评判后来接触的一切同类概念。
第四,一言多义;简约模糊雷同
由于汉语的简练,一词多义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常常造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唯举一义者多,兼具众义者少;兼具众义中,略释概要者多,详陈本末者少;往往同一概念,在不同经典中的意义是很不同的,这不利于修学者对佛经的理解。
第五,不作概念的判教,误解大小乘之别
大乘经典的概念,不可以声闻乘的概念来简单地义释,因为其中的意义、区别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现实中,这个区别始终没有被明确的划分。当然小乘经义,亦不可以依菩萨乘义简单地解释,更何况随自意按照世间法来猜解。即使是同乘的经典,或一义多名,或复一名多义;若非贯通前后,就要表明其概念的内涵和的外延,否则就会词义两分。
因为对于佛教基本概念的模糊认识,造成很多人对于佛教理论的偏见。长此以往,造成修行者有修法误区,这也是产生门户之见的主要因素。简单想一想:如果大家概念都没有弄明白的话,那么用来指导修行的理论,会是佛菩萨的本怀吗?什么是无明、空、心、贪嗔痴、开悟、佛性,这些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佛教概念,在你的心里是模糊的还是清楚的?你知不知道大小乘和不同宗派对同一名相有不同解释?你知不知道佛教概念的错误理解,会给修行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本学期,准提法网络佛学院主办系列讲座,就一些佛教的基本概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解释。希望为有识之士抛砖,并能以此为缘起,系统罗列、分析佛教的基本概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2 09:05 , Processed in 0.18351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